文/刘亮
2022年,面对《水果老虎机》复杂严峻的内外部挑战,中国顶住了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的压力,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就业“成绩单”。
2023年序幕拉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是今年中国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面临不小挑战。据官方预计,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新高。
来之不易的就业“成绩单”
2022年,堪称“史上最难毕业季”。
官方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到1076万,比2021年增长167万人,规模和数量均创历史新高。这也是中国年度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千万大关。
面对“史上最难毕业季”,中国顶住压力,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就业“成绩单”。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了1100万人的年初预期目标。
另据多所中国高校近期陆续披露的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2022年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深造和就业毕业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保持稳定,不少高校毕业去向落实率在九成以上,一些地区偏远的高校,毕业去向落实率虽有滞后,但也在八成以上。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宏观经济遭遇了多重冲击,能超额完成就业目标实属不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焊毖芯吭背陆ㄎ霸诮邮?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国是直通车记者采访时说?#65533;
陈建伟分析指出,从全球角度看,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导致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和资本回流美国,欧美国家陷入滞胀泥淖,中国发展面临外部市场需求收缩和不确定性的上升,外需拉动就业的能力下降。从国内发展态势看?咔樾问票浠?院旯劬?迷斐闪烁扇牛??褚敌枨蠹跞酰?欢ǔ潭壬弦种屏朔?褚道??鸵档哪芰Α�
面对内外挑战,中国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稳定就业,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强化稳岗扩就业政策的效果,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全力稳定就业大局,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失业的底线。
官方数据显示,从2022年全年来看,中国总体失业率保持基本稳定,尤其是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地显效,近期就业形势有所改善。1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11月份下降了0.2个百分点。
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新高
展望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仍是中国一项重要的民生和经济工作。
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陈建伟强调,官方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两层重要用意。
一是关注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要突出强调青年大学生群体稳就业是今年促进就业的重点和关键。
二是中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青年劳动力分布与就业分布存在不匹配,需要地区间通力协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高校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即一次全国层面的政策协调。
从今年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仍面临不小压力。中国官方人士近期透露,2023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超过1150多万人,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的双重挑战。
在陈建伟看来,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短期供需时间点不匹配的矛盾。高校毕业生的毕业时间集中,短期走向市场寻找工作岗位的群体规模也比较大,而就业机会的创造需要经济发展支撑,且存在一定的时间滞后性,因此存在短期岗位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是劳动力市场需求结构变化快与供给结构调整慢的矛盾。经济结构转型推动市场对毕业生需求的技能结构变化快,而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结构和培养层次取决于教育体制而不直接取决于市场需求,因此存在一些大学专业毕业生的市场需求不足,也有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供不应求。
三是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预期(包括对行业、地区和工资待遇的预期)相对稳定,受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形势变化的调整小,因此短期内一些毕业生难以找到合适工作。
今年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针对上述现状,陈建伟认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方面要以经济复苏增长带动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另一方面,还需提升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的适应性,增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尤其是要提升大学生的数字化技能以适应未来的劳动力市场转型。
从2023年经济形势看,就业环境改善也有望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从今年年初各地方两会公布的信息看,多个省份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普遍维持在5%左右,表明了各地稳定发展经济的决心,这对今年的就业工作是一大利好。”陈建伟说。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近期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好转,就业需求的扩大,岗位会相应增加,今年中国就业形势有望总体改善。
一是随着疫情防控优化措施逐步落实,生产生活秩序逐步回归常态,企业生产经营也将逐步改善,将带动用工需求逐步恢复扩大。
二是交通物流、居民出行增加,将带动住宿、餐饮、旅游等服务业恢复。服务业就业容量大,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恢复改善,有利于吸纳更多就业。
三是各地区各部门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实施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措施,加大对重点群体,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帮扶,也将为就业稳定提供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