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宋海良注意到,报告中多处提到“绿色”。今年全国政协新设环境资源界别,他作为该界别委员首次走上“委员通道”时表示,要让绿色低碳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底色。
不只在环境资源界别,“绿色发展”是多《彩客足球比分查询》个领域的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话题。锚定绿色目标,代表委员展开了更深、更广的讨论。
把14亿多老百姓对环境品质的期盼作为指引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认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有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成就打下的坚实基础,但也面临不少挑战。
他举例说,我国淡水、耕地、森林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40%、25%,而单位GDP水效、“地效”等仅为世界先进水平的一半左右;2022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有记录以来首次下降到每立方米30微克以下,但与人民期盼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我国碳达峰碳中和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碳汇条件偏差、科技支撑偏弱等挑战。
“把14亿多老百姓对环境污染的关切、对环境品质的期盼作为环境保护治理的指引。”谷树忠说,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气候适应、生态经济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更多内涵,在代表委员的讨论中延展开来。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泓是治理大气污染的专家。他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已基本追上发达国家脚步。近期欧盟和美国相继提出更高排放标准,他建议,为使我国机动车排放控制保持在国际先进水平,应尽快研究制定国家第七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标准制定好之后,要尽早对外公布,这样企业和研发单位就有了努力奋斗的目标”。
贺泓还为北京的“蓝天保卫战”支招,“未来进一步解决北京空气污染问题,能源和交通是两个重要抓手”。比如,推进能源低碳化,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在乘用车逐步电动化的同时,推动环卫、物流、货运车辆的清洁化。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水污染控制实验室主任魏源送提出,加强新污染物治理行动的科技支撑,加强科技帮扶“一地一策”,提升地方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新污染物的识别、监测与评估能力。
近年的一个趋势是,代表委员的关注重点从污染攻坚转移到“双碳”领域。2022年,交生态环境部办理的建议提案中,涉及碳达峰碳中和领域的最多,占承办总数的20%以上。
今年,仍有多位代表委员为“双碳”目标建言献策。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卢铁忠说,“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核能,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核电,加快推进一体化闭式循环快堆核能系统研发项目,尽早列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避免未来出现核燃料“卡脖子”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供电分公司电缆运检室主任何光华建议,加快送端配套电源建设,优化省间交易机制,提高存量通道送电规模,让更多的清洁能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让更多的外向型企业能方便快捷地获得绿证、绿电交易服务。
全国政协委员、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原主任岳中明说,面对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生态脆弱、洪水肆虐、民生资源不足等问题,应尽快完善流域水沙调控体系和防洪工程建设,确保大堤不决口;尽快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李玛琳参与了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她深切感受到,“保护治理措施之实、力度之大、成效之显著前所未有”。但目前江河生态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流域协同发展的新需求仍有差距。李玛琳建议,加快建立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协调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上中下游之间及其内部的关系,形成流域治理合力等。
一手抓生态、一手抓发展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炭厂村生态治理前的景象。全国人大代表、炭厂村党支部书记邢卫兵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介绍,炭厂村经历了从烧炭业向大农业转型、再向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几次蝶变。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规范统筹点状供地,打通“两山”转化路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像邢卫兵一样,许多基层代表都意识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同向而行的。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记得,早年间流传一句话,“炮声一响,黄金万两”。“原先尽管村子穷,开矿山我不开,化工厂我不办,现在这片绿水青山为老百姓留下了更好的发展动力。”欧阳华说。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赤水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经理杨昌芹是90后“老代表”。在她的家乡赤水,有132万亩丰产竹林。她带领村民加入竹编产业,实现脱贫致富。2022年,赤水市还卖出了贵州省第一张竹林“碳票”,成为“中国竹都”培育试点。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环保,多地正在探索绿色发展路径。
作为经济先发地区,浙江正以国家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绿色浙江建设。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副省长胡伟建议,支持浙江打造海洋塑料污染治理“蓝色循环”新模式试点,希望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出台相关标准与规范;支持浙皖闽赣国家生态旅游协作区建设,由国家部委牵头推进规划编制、要素保障、基础建设、生态保护等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永官正积极推动国家塑料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前海洋垃圾中85%是塑料,超90%的塑料生产依赖对化石原料的消耗,塑料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朱永官建议,建立跨部门、区域、流域的综合协调机制,构建塑料全生命周期管控与污染监测大数据平台,完善国家塑料污染控制的公众参与制度,加大塑料垃圾污染信息披露力度。
河北面临着传统工业的艰难转型。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党委副书记王兰玉说,在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新发展周期和新赛道,唯有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才能在高起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厅长王天琦建议,加快制定长三角地区化工企业统一准入标准,把GEP(生态产品总值)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
谷树忠认为,要持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完善绿色产业政策,加强产业绿色评价考核,在生产供给端和消费需求端协同发力,加快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持续高效地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生态与经济相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绿色声音出现在各个领域
“从现在到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留下只有12年的时间,美丽中国建设任务非常艰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认为,城市和城市群是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地区,而目前,全国只有10多个城市开展美丽城市创建活动。
王金南建议,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一市一策,抓住城市基本面和城市宜居性,推进生态环境美丽城市建设,加快形成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格局。
“未来企业的产业、产品、管理与服务都应该嫁接到绿色低碳发展这条主线上。”宋海良说。今年,他的3个提案满满都是“绿”,他建议,大力推动煤电设计革命,加快推进绿色新型煤电建设;通过建设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船舶、绿色公路等,打造交通能源新基建的创新形态;健全新型储能政策体系、突破核心技术、完善标准体系、形成商业模式等环节,培育形成成熟的新型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
外卖不点一次性餐具、买菜备好环保袋……绿色消费观逐渐深入人心。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常委钱克明强调,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要加大绿色、健康、环保等新型消费理念传播,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鸿钧提出,构建国际科普交流平台,开展气候变化等全球共同关注的主题对话,同时发挥国家植物园等重大科教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提倡以科普现代化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忠范看来,绿色人才不可或缺。他说,要超前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围绕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低碳等未来发展新赛道,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身工程科技创新。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生态是农业的底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张合成认为,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应在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安排生产,持续推进减肥控药、清洁绿色投入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节水节地农业等技术研发与生产应用,“使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守住绿水青山成为时代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