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7日电 题:台胞侨眷上海玉佛禅寺品粥过腊八 暖胃又暖心
作者 范宇斌
“一碗粥,任何时候都能吃到,但这一天吃,特别有福气。”到上海玉佛禅寺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台胞张曼筑7日接受中新网采访时如是说。
当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上海百年古刹玉佛禅寺举行“共享浓浓腊八粥,温暖吉祥迎新年”腊八赠粥活动。一大早,当地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排起长队、有序领粥。
相传,腊八节是“佛成道日”。在佛教寺院,煮腊八粥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佛的成道和牧羊女的乳糜供养,这个习俗由来已久。
自2009年以来,玉佛禅寺每年举办腊八赠粥活动,深受民众欢迎。现场,有人熬粥、有人分粥、有人领粥,其乐融融。
不少民众携家人朋友一起前来领粥,其中不乏年轻人面孔。义工们则忙着维持秩序、分发腊八粥,还不时帮助搀扶年长者。领到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后,大家互相道一声“腊八快乐”。
今年玉佛禅寺《yobo官方平台》腊八粥包装别致,印有“温暖、团圆、祥和”字样,不少民众领到腊八粥后,第一时间拍照“打卡”,发到社交平台,分享这份喜悦
此番景象让张曼筑感受到“超乎想象的热闹”。她来大陆二十多年,每年腊八节都不忘喝上一碗腊八粥。她说,两岸同胞同过腊八节。在台湾,过腊八节同样要喝腊八粥,大的宫庙都会举办施粥活动,非常热闹。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似乎在提醒我们快要过年了。一碗腊八粥香飘千载,其背后承载的传统文化与每位中华儿女息息相关,大家之所以如此融入,是因为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向善的力量。”张曼筑说,她和孩子虽然身处不同城市,但孩子每逢佳节都会“隔空投爱”,寄来鲜花,发来视频,送来祝福。今年她打算留在大陆过年。
上海市民叶伟华第一次来玉佛禅寺过腊八节,相较于往年自己在家煮腊八粥,她觉得和大家一起过节更有仪式感。“我领了三份粥,其中两份分享给父母。领粥接福,我很乐意分享福气,希望来年事事‘粥’全。”叶伟华说。
叶伟华也是一位侨眷,她的女儿在新加坡工作。当日,她给女儿发去消息,祝女儿腊八快乐,健康平安,还不忘叮嘱女儿当天记得买一碗八宝粥尝尝。
诚然,时至今日少有人还会因吃不饱饭而饥肠辘辘,但腊八施粥的意义依然存在。
“中华儿女以一碗粥表达对未来生活的祝愿,佛教文化、世俗文化和饮食文化自然融合,如同腊八粥中绵密交融、无法分离的各种食材一样,互相融合,互相温暖,互相分享。”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受访时说。(完)
加强跨界合作,彰显遗产魅力。本年度诗词大会邀请18位民 ⏰间出题人,亮出拿手绝活为选手出题,其中不乏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传承人。《中国诗词大会》用诗词唱诵祖国壮美山河,用经典诠释 ☺中yobo官方平台国文化遗产,将中国古典美学传统、思想观念、道德追求巧妙融入 ⛄新时代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充分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 ⛹,一端要尊重原著,一 ♊端要融入新的语境,确实面临很多困难。学者埃斯卡皮认为翻译是“ ♊创造性叛逆”,他说:“说翻译是叛逆,那是因为它把作品置于一个 ⛺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参照系里。说翻译是创造性的,那是因为它赋予作 ☼品一个崭新的面貌,使之能与更广泛的读者进行一个崭新的文学交流 ⛶,而且赋予它第二次生命。”但翻译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激发了众多 ➤翻译家的使命感,从而勇于坐冷板凳。鲁迅先生翻译了很多著作,他 ♍在《〈月界旅行〉辨言》中就提出:“故掇取学理,去庄而谐,使读 ⛔者触目会心 ⛸,不劳思索 ❦,则必能于不知不觉间 ♊,获一斑之智识,破遗 ✋传之迷信,改良思想,补助文明,势力之伟,有如此者!”正是看到 ⏰翻译具有“改良思想,补助文明”的作用,鲁迅先生才译著等身。
本报记者 张敦仁 【编辑:王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