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深圳报道 眼下,对于手机厂商而言,AI已经不是必选项,而是默认选项。
安卓系手机纷纷加码生成式AI后,苹果的国行版AI合作方浮出水面。
2月13日,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阿联酋迪拜的峰会上确认,阿里巴巴将与苹果合作。
他表示,苹果在中国需要一个本地化的合作伙伴,为他们的手机服务。苹果一直非常挑剔,他们与中国的多家公司进行了交谈,“最终,他们选择我们做生意,我们非常幸运,也非常荣幸能够与苹果这样伟大的公司做生意。”
到了2月13日晚间,又有消息曝出苹果也将继续与百度进行人工智能方面的合作。知情人士称,苹果与百度的合作将涉及“开发能够处理图像和文本的人工智能搜索功能,以及中文版Siri语音助手的升级”。
据报道,苹果曾考虑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和DeepSeek等公司,如今已经和阿里巴巴成功“牵手”,和百度或正研讨中。综合来看,其间有技术实力的权衡,有生态的考量,也有商业策略的抉择。
以往,大家更关注苹果在中国的硬件供应链,现在随着AI风起云涌,国内软件供应商的优势和重要性也得到凸显。
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在AI领域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应用的逐步落地,市场对其估值的重构仍在继续。
自1月13日以来,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股票价格实现了显著反弹,涨幅高达46%,市值增加了近870亿美元。尽管百度的具体表现未如阿里巴巴般突出,但其在AI技术的持续投入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也为其估值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此外,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的发布,成为推动中国科技股估值重估的重要催化剂。
为什么首选阿里?
首先,阿里巴巴在大模型上具备一定优势。
近日,旗下阿里云发布了其最新的大语言模型Qwen 2.5-Max,这是继DeepSeek-R1推理模型之后,中国发布的又一个重要大语言模型。阿里巴巴称,新Qwen模型在关键基准测试中超越了DeepSeek-V3,Anthropic的Claude 3.5 Sonnet、OpenAI的GPT-4和Meta的Llama 3.1-401B。
由于近期DeepSeek的强力光环,国内其他大模型热度没有那么高,但是在业内阿里巴巴新模型一直颇受关注,并且阿里巴巴在AI开源领域的投入可圈可点。
近日,全球最大AI开源社区Huggingface发布的开源大模型榜单(Open LLM Leaderboard)显示,其排名前十的开源大模型全部是基于阿里通义千问(Qwen)开源模型二次训练的衍生模型。
从大模型能力上,阿里是过关的,换句话说,在手机厂商的选择中,并非DeepSeek不可。虽然DeepSeek火遍全球,很多厂商也接入了,但是当前的DeepSeek,不论从人力支持还是大客户支撑力上,都有明显欠缺。
最直观的一点是,最近使用DeepSeek,还是时常出现“服务器繁忙”的问题。“目前DeepSeek配套是不够的,这两年它的战略会更多的倾向于丰满自己的羽翼,把底子建得更加壮实。”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Ivan Lam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现在阿里巴巴在综合能力上略胜一筹。
在他看来,只有在算力基建能力、服务能力团队等都比较充裕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苹果的短名单中,所以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腾讯等互联网大厂会是更合适的合作对象。
在大模型技术上,阿里、百度、腾讯、字节其实都各有所长,Ivan Lam认为,苹果在中国更倾向于采取多供模式,因此,未来或会有其他大模型厂商接入,作为先行者阿里能享受有限时间的独家时间,而百度、字节跳动、DeepSeek都可能加入未来供应池。
那么,在互联网大厂竞争中,阿里巴巴为何能率先脱颖而出?一方面是阿里巴巴的生态,产品线上从AI大模型到阿里云、再到应用体系,都比较完善。同时,阿里巴巴在服务B端客户上有基因有经验,也有不少海外客户,相比C端业务起家的腾讯和字节来说,一定程度上有更多积累。
另一方面,Ivan Lam向记者指出,双方的选择,实际上也跟商业谈判的取舍有关,既包括商业上能否各取所需,也包括配合度问题、价格因素、客户群、隐私解决方案等多维度的情况。这是一个综合的考量,而不是说某家技术上没有能力做到。
终端AI新棋局
综上所述,苹果首先牵手阿里巴巴,也是当下合情合理的选择。接下来,供应链管理严格、颇为“挑剔”的苹果,和阿里巴巴会如何展开合作?
目前来看会和OpenAI的合作类似,Ivan Lam告诉记者:“合作后,预计苹果会接入阿里通义千问系列大模型的API,阿里会专门给苹果定制化的一个独享版本,把生成式AI的功能融合到苹果的语音、搜索等功能当中。”
事实上苹果自己也有大模型,所以苹果也是采用端云结合的形式,在端侧使用自家模型,云端合作大模型。目前在中国市场,苹果会和阿里合作,在海外主要和OpenAI合作。
对比其他手机厂商,大家的思路是趋同的。华为、荣耀、OPPO、vivo、小米、三星等头部厂商都有自家大模型,同时也接入多家云端大模型。
比如,三星去年已经选择和百度合作,今日又和智谱宣布基于Agentic GLM展开合作;近期,华为、荣耀、OPPO纷纷接入DeepSeek,并进行迭代。
比如,2月13日,荣耀DeepSeek-R1联网版正式上线,首批支持机型包括荣耀Magic7系列、折叠屏V2及以上系列;2月8日,OPPO宣布OPPO Find N5将正式接入DeepSeek-R1;2月5日,华为宣布,基于原生鸿蒙操作系统的小艺助手App已经接入DeepSeek。
当前,头部手机厂商已经基于生成式AI,搭建了手机上的AI基础能力,但是,未来如何深入合作才是关键。或者说,厂商的最终较量《球探网 足球即时比分》已从技术参数转向“谁能更快嵌入终端场景”。
Ivan Lam表示:“未来要实现更多的创新,确实是不能靠自己或者单靠一个大模型就可以达成的,智能手机的AI能力是一个敲门砖,接下来还要看接入大模型后的功能整合。”
对苹果而言,与阿里巴巴合作是打开中国AI市场的关键跳板,借力本土巨头完成合规适配。但是在未来AI应用的比拼上,大家还需各显神通。今年苹果的开发者大会上,或能看到在AI、软件层面的更多迭代。
在新AI场景下,相信大家的期待是巨头间的强强联合,能够提供有增加值的合作方式,通过AI创新个性化的功能,真正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价值。
这个C端业态正在重塑当中,不论是苹果还是国内华为荣耀等手机厂商,和大模型分成利益或是其次。谁能构建更强的手机AI解决方案、谁能做出更好的操作系统级AI应用、谁能更安全地处理数据隐私问题,才能在新的棋局中占据高点。
不论如何,在苹果的“抉择”和“等待”中,国内的AI技术和体系化生态已经进了一大步。在这一场AI联合中,对阿里巴巴来说,国内第一梯队AI服务商的地位强化,苹果的敲门为阿里巴巴带来新动能,外界对阿里进行重估。
一位云计算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阿里巴巴虽然有挑战,但是整个策略比较稳健。尤其是阿里云,本身就是相当独立的一个云供应商,在市场化里搏杀,这也是和其他互联网云厂商差异化的一点。阿里云投入较早,整个成熟度相对最高,当然后面追赶的厂商也很多。”
AI的格局在你追我赶中不断变换,巨头们也在新棋局中执子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