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 《彩96领导者》助理分析师
陈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又是一年返乡时,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心底涌起的不仅是对家乡的思念,还有对这片土地上历史岁月变迁的感慨。扬州,这座有着2480多年历史的古城,虽然城市面貌不改,但许多地方已经悄然有了新的变化。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而又现代化的城市,扬州曾是南北漕运的咽喉,如今也依然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2024年,扬州市GDP达到7809.64亿元,同比增长6%。过去的一年,农业和工业“基本盘”稳中有进,全市农林牧渔业(含服务业)增加值373.17亿元,同比增长3.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同比增长7.7%。同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439元,同比增长5.7%。从这些数据中,我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经济活力。街头巷尾,人们脸上都洋溢着团聚的喜悦和对过年的期待,生活节奏不似北上广这般匆忙,却有着属于小城市的闲散与从容。
沉浸式夜游,打造瘦西湖新风景
作为国家5A级景区,2024年瘦西湖接待游客超过734万人次。不同于杭州西湖的烟波浩渺,瘦西湖以小而精的“瘦”为美,十里碧水串联起二十四桥、五亭桥和白塔等园区内的标志性景点。记得小学的时候家人常带我去瘦西湖游玩,如今的景区与记忆中相比,有了许多改变:景区大门建的更加气派,景区名称醒目,进出口加设了多个闸口,高峰期不易出现大排长龙的现象;大门旁独立的游客服务中心,以及热情提供帮助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都为前来游玩的旅客提供了便利。
此外,作为国内首创的唐诗主题夜游项目,瘦西湖景区运用全息投影、三维立体等技术推出的“二分明月忆扬州”沉浸式夜游,通过光影科技重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意境,自2021年推出以来,深受广大市民游客的喜爱。在3.5公里长的核心游览线上,依次呈现光影诗画夜游、交互场景体验、花车巡游、千灯夜市四大核心板块,演出将烟花、诗词、光影、演艺等元素相结合,比起以前只在白天开放的景区,夜晚的瘦西湖确实给我留下了不一样的印象。
流动的文明与世界遗产
大运河是扬州的另一张名片。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的原点城市,大运河扬州段见证了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历史变迁。大运河自扬州城东南穿城而过,沿线遍布历史遗迹。因此,大运河也被誉为扬州的母亲河。2014年,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扬州境内的瘦西湖、邵伯码头等都是大运河的重要遗产点。14年大运河申遗成功后,扬州段启动了生态修复与航运升级工程,2024年,扬州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6亿吨,同比增长0.65%。
2021年开馆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成为城市新地标。还记得2023年国庆期间去游玩,虽然距离开馆已过去两年,但公众号上的门票预约仍然紧张。初秋炎热的天气,仍抵挡不住人们前来参观的热情,光是博物馆大门前的排队等候就花了我们近40分钟的时间。大运河博物馆共有三层、13个展厅,主要包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紫禁城与大运河和隋炀帝与大运河等主题。我觉得其中最震撼的,当属1:1复刻的清代漕船与环形沉浸式剧场,通过270度全景影像,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在过去,大运河是如何串联起粮食、丝绸、盐铁的流通网络。360度全息投影的“河之恋”展厅,更是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大运河的波澜壮阔。
回到扬州,自然不能错过早茶。过年期间的茶社忙碌非常,刚走进店里就闻到浓浓的茶香和点心的香气,烫干丝、三丁包、翡翠烧卖和阳春面更是每次的必点。三丁包的馅料制作精细,翡翠烧卖晶莹剔透,阳春面的汤头鲜美无比,让我回味无穷。
这次返乡,我还发现扬州的城市建设又有了新的变化。龙潭长江大桥通车了,宁扬城际扬州段隧道也开始施工了。皮市街等老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既保留了原有的历史风貌,又增添了一些现代的元素。期待下次返乡时,家乡依然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
责任编辑: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