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溯
让生育、养育的过程幸福多一点、焦虑少一点,是不少年轻父母的心愿,也是今年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的重点关切之一。在2022年中国人口出现负增长的背景下,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尤显迫切。
发钱鼓励生娃不能忽视一孩;为二孩、三孩家庭发放专项教育补贴;实施“十年义务教育”,支持大学生适龄生育……最近,多个有关建议登上热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表示,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了生育配套支持措施,取得积极进展。不过,一些地区将政策投入聚焦于二孩和三孩家庭的奖励支持,一孩生育作为保持和提升总体生育水平的“基本盘”,反而被忽视。
“一孩的养育体验太重要了,直接影响家庭的再生育决策。”贺丹称,地方政府发钱鼓励生娃不能只关注二孩、三孩,也不能只发给户籍人口。
针对初育群体,贺丹建议:
将大学生纳入生育保险范围,促进教育制度与婚育政策相衔接;
将倡导适龄婚育与教育学制改革调整相结合,为个体实现学业安排、生育安排和就业安排的有序衔接创造条件;
完善在校大学生婚育服务,对因婚姻、生育、养育问题而产生的学业变动提供时间、经济和服务支持,为生育的大学生提供医疗保障和生活津贴。
一些地方已经着手为一孩家庭提供补贴。
如深圳市卫健委今年1月发布的《深圳市育儿补贴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生育第一个子女且办理入户登记的,三年累计发放补贴7500元;生育第二个子女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1万元;生育第三个子女三年累计发放补贴1.9万元。
减轻“养娃”负担
针对如何减轻养娃负担,代表委员们也有不少建言。
——育儿阶段可予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主任医师甘华田建议,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发放教育专项补贴,为第三孩提供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阶段的免费教育。甘华田还建议,为平衡女性养育负担,可考虑适度延长生育假,特别是男性的生育假期。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认为,应促进生育支持政策配套衔接,家庭育儿阶段可给予税收减免,在家庭购房、购车方面,给予优先优惠。此外,发挥社会保险的协同作用,经济压力较大家庭可以提前支取住房公积金和养老金的个人账户部分。多方降低家庭生育养育的经济成本、时间成本、机会成本。
——加强幼儿园和托育机构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建议,国家层面应制定完善更多可操作的实施细则,提供政策支撑保障。比如,加大对幼儿园的建设力度,对0-5周岁学前家庭发放育儿补贴,对二孩、三孩家庭实行一次性生育奖励,为多子女家庭二孩及以上的孩子提供教育补贴。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首义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文敏建议,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皇冠手机平台官网旗舰店》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生育配套支持措施;鼓励企业、工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整合自身资源开展寒暑托、课后托、全日托等类型的托管
关注女性生育意愿
由于生育和抚育后代需要消耗女性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些女性因为担心职场“性别歧视”而不敢生育。因此,关注女性的生育意愿和权益对生育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马璐认为,2012年出台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与当前社会关切和女职工实际需求存在不适应的地方。例如,近年来,女职工劳动保护执行不到位、工作场所性别歧视、女职工禁忌从事劳动范围有待调整等问题有所凸显,女职工对加强生育保护、享有平等就业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方面的诉求强烈。因此,《特别规定》应对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机制作出更加全面系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