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东成武5月24日电 (李明芮 张天峰)“《包楞调》又叫《包楞戏》,唱词很多,内容广泛,格式严密。曲调独具特色,特别是花腔部分干净利落,具有强烈的民间花腔的艺术特征。”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文化馆馆长孔令艺说,《包楞调》现已由独唱发展为合唱、舞曲、器乐曲等形式,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一朵绽放在中国民歌界的“多彩莲花”。
据了解,20世纪60年代,成武县开展全县民歌普查收集工作,该县文化馆干部魏传经在大田集乡小程楼村采集民歌时,发现村民周金英会唱小曲。在他几次登门拜访、交谈和启发后,65岁的周金英唱出了《包楞调》。
当时,由于魏传经记谱能力有限,遂找到成武第一中学音乐教师孙啸天一同进行记谱。于是由魏传经改写填词、孙啸天记谱的《包楞调》整理完成。1963年,《包楞调》由成武第一中学学生宋慧芳首唱,引起轰动,同时也引起音乐界的关注。
“《包楞调》现存的唱词,是由一首诗组成的词句。‘晴空明镜,松峰凤鸣,星亭清静,景动风轻’,再由这首诗的每个字引出四句,组成一段词,全部歌词有64段,歌词的格式严密。”成武县《包楞调》县级非遗传承人宋述军告诉记者,第一句末尾是白楞楞楞,第二句末尾是一点红,第三句是组诗中的字眼,第四句是紧包楞,歌词内容广泛,唱词来自孝经、民间故事等,曲调是民歌或地方戏曲,能把当地民俗文化和民间音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包楞调》是一首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成武民歌,它属于活跃在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口头性传唱艺术。”宋述军介绍称,《包楞调》在民间艺人继承前人艺术、综合民众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流传、加工、润色,在传唱中不断充实、更新,使其更加体现出歌词、旋律在感情流程的静动缓急。浓郁的乡土味和民间花腔特色表现得层次分明,细致入微,让听者耳目一新,达到曲尽其美的意境。
“但目前,很多年轻人对于《包楞调》了解甚少。”宋述军表示,为推广传承《包楞调》,近年来,成武县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扬和传承工作,同时通过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文化进校园、文艺汇演等活动,将《包楞调》传承的种子广泛播种。
“在社会不断地变迁中,音乐艺术也在不停改变,只有将音乐艺术与民众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才《奇异果体育下载》能让这些优秀的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宋述军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