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双十一”已经成为消费领域的一个重要符号。
从消费者的角度,对“双十一”的态度已经从最初的狂热转向理性,这种态度转变背后,也折射出整个电商行业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
价格依然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同时,商品质量、品牌以及购物体验等,也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除了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外,新创意、新产品以及体验更优的新服务,也成为各大电商平台比拼的重点。
为探及第15个“双十一”的水温,感知消费者行为变化,21世纪经济报道展开了一次问卷调查。此次调研共收集了超1300份有效问卷,年龄主要集中在25-45岁,超半数消费者来自一线城市,省会城市等重点二线城市消费者占比也超2成。
十五年沉淀,“双十一”已经有了文化底蕴,今年也不例外,消费者对此依然有期待,调研报告显示,近8成消费者参与了这场购物节,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变化也正在发生,比如消费态度更理性,更加重视消费质量;消费结构更倾向于居家生活,家庭类消费量质齐升;消费动因更重视自我身心愉悦,运动养生及疗愈类消费兴起,国货品牌及文创产品盛行,“健康”和“文化”两个关键词折射了新的消费趋势。
在理性消费、重视综合性价比的背景下,平台间新的赛程也已拉开帷幕,纷纷积极推出更简明直接的营销策略,力主“低价”,意图从存量消费力中挖掘更多购买机会。
但一味的“低价”并非良性之选。报告引用消费者反馈的切实感知数据指出,理性消费时代,电商平台需要从产品、物流、服务等更多维度发力,具备更强的综合实力,全面深耕,才能持续长期良性竞争。
一、消费行为洞察
1、消费态度更理性,重视消费质量
本次调研,超1300名消费者中,近8成来自于一线及强二线城市,超8成消费者年龄段为25岁-45岁,7成以上消费者年收入超10万元,无论是所处区域、收入水平还是年龄段,都属于主力消费人群。
与“双十一”最盛行的早些年相比,“提前加好购物车,定好闹铃,守到零点抢着下单”的情况已经不再上演,这一方面是因为,近些年“双十一”周期合理拉长,电商平台的活动周期普遍从10月下旬开始,持续至11月11日;另一方面,今年京东启用了现货开售机制,消费者不再需要顾及复杂的定金、尾款流程。
调研数据显示,超1300名消费者中,“已参加、已购买”人群为76.18%,这表明消费者对“双十一”的期待及参与度依然较高;“佛系参与、随便逛逛”的消费者占比为10.64%,还有4.15%的消费者表示“不确定,看优惠力度,优惠力度给力就会购买”,另有1.52%的消费者“不参加双十一”。
与此同时,消费者的心态正在变化,理性消费愈加明显,理性分析需求,除了必买品之外,其他可选品则关注是否契合自身需求以及综合性价比情况。59.03%的消费者表示“没有预算,下单了些必买品,其他可选品则随缘”,12.85%的消费者“基本符合预算,除了必买清单之外不剁手”,9.83%的消费者实际消费低于预算,实际消费超过预算额的消费者占比为18.3%。
更详细来看,极简主义、断舍离的特点正在强化。67.9%的消费者表示,“冲动消费减少了,基本都是计划内或确实很需要的东西”,25.54%的消费者奉行“极简主义,断舍离,不再买一些可有可无的东西”,21.68%的消费者“不再特别追求大品牌了,觉得符合使用需求的情况下,性价比最重要”,21.34%的消费者会“在有的产品上继续升级,但是一些产品上就会特别在意性价比”,11.78%的消费者“希望买一些经久耐用或者保值率更高的东西”。而只有3.16%的消费者“一切都买便宜货,越便宜越好”。
由此可以看出,人们的消费决策偏向于“减量提质”,降低冲动消费,从贴合自身需求的视角出发,也更加重视商品的性价比,那些价格合适、经久耐用、保值的高质量产品更受青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对性价比的抉择并非仅在乎“低价”,而是价格、品质、服务的综合比较,有品质和服务保障的低价,才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另外,交叉对比收入水平(税前)和本次“双十一”实际消费金额,两者呈正相关关系,收入水平越高,消费金额也会越高。其中,消费额1000-5000元较为普遍,占总人群的比重为45.49%。
值得关注的是,相较去年双十一,有41.48%的消费者透露“消费总额减少了”,有26.06%的消费者“消费总额较去年基本无变化”,另有32.36%消费者的购物额度超过去年。
消费额度的分化背后,消费者对“双十一”的心态整体趋向理性。现在,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更加谨慎,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将从更深的逻辑上推动整个电商行业的运行逻辑。
2、消费结构《精准全天免费计划网页》变局,家庭类购物量质齐升
如今的“双十一”,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购物狂欢节,而是成为了一种消费习惯和文化的体现。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人们与“家”的关系有了大幅增进,消费者的购物结构更加注重家庭生活的质量。
从购买品类来看,48.01%的消费者购置了服装、鞋帽,46.76%的消费者购买了家居产品,并且,与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家庭清洁/纸品、食品饮料及生鲜、大小家电三个类别的购买率分别高达45.16%、44.48%、31.95%。
其中,36.9%的消费者增加了“食品饮料、日用品等基本生活用品”方面的消费额,32.08%的消费者增加了“服饰鞋帽、化妆品等时尚用品”方面的消费额,25.16%的消费者增加了电脑、手机、数码等3C产品的消费额,重视个人身体情况、增加“健康、运动”类消费的消费者达到了22.59%,22.39%的消费者增加了家居、家电等生活设施的消费额。
“善待自己与家人,提升家庭生活质量”,成为消费者更加普遍的追求。与“家”有关的大件、小件均受到重视,更舒适的家庭空间与生活细节,护住了现代人在纷繁外界环境里努力保有的温暖港湾。
值得注意的是,有近2成消费者减少了“珠宝首饰、奢侈品”类目的消费额,这也呼应了前述“消费态度更理性”的趋势。
消费者的行为变化,也将为电商平台的打法提供思路,即提供切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在更基础的类目里做到进一步深耕。
3、消费新趋势,“养生消费”、“国货”崛起
消费潮流引领商业走向,随着消费场景与消费理念的更新,一些新的消费趋势也开始显现出来。
近两年,来自外界的压力带动了消费者对健康的重视,“养生文化”与“疗愈经济”在年轻人群体中快速发酵。从内服的滋补养生类产品,到强身健体的运动健身类产品,再到能够拯救情绪、“为开心买单”的产品及服务,为消费者“善待自己、保护自我”的初衷提供了路径。
调研数据显示,本次双十一,人们的消费行为更加重视“自我健康”,有26.79%的消费者购买了滋补养生的商品, 20.38%的消费者购买了运动健身类商品,18%的消费者购买了治愈心情的商品,6.84%的消费者会因为味道好闻而下单商品。
另外,部分消费者专门买了适老的一些装置和产品,还买了一些传统运动的相关产品,比如太极服、空竹等等。
“文化消费”是本次双十一的另一大特点,购买“国货品牌或有传统文化特色的产品”的消费者占比为24.51%,仅略逊于购买滋补养生产品的消费者占比。近年来,消费者对国货品牌的青睐愈发明显,不少消费者都对国货有着良好的印象,也折射了一场文化自信的崛起。
现代人工作与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注重健康及养生的趋势也愈发明显,无论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有益于健康的消费行为都值得引起行业关注,或许隐藏着商业的下一个蓝海。而国货产品及文创类产品也是一个新的消费重点,未来有望搭乘文化自信的东风,继续促进相关品牌的增长。
二、电商平台PK:将比拼综合实力——综合服务体验
电商行业分析师指出,基于消费者端的行为变化,整个电商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增量市场变成纯粹的存量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电商平台的竞争变得白热化,一方面要争取更高的性价比,另一方面,消费者本身追求的并不只是价格绝对低廉,而是更加注重商品的质量、品牌以及购物体验。因此,各大电商平台除了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外,也要不断推出新创意、新产品以及体验更优的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综合以上,调查问卷显示这个双十一,消费者对平台的选择中,京东以75.36%的选择率位居第一,淘宝以74.06%略逊于京东,抖音、拼多多、唯品会、小红书、快手等平台的选择率分别为24.8%、22.76%、7.78%、5.84%、3.31%。
1、影响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因素变得多元化
对于双十一,价格依然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最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有84.99%的受访者表示价格是其选择购物平台的决策因素。而价格之外,服务、物流、综合体验等也同样重要,分别有68.65%、50.7%、46.96%的受访者将这些列为挑选购物平台的重要因素。
这些结果也印证了当下的消费趋势,即影响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因素正变得多元化,对电商平台来说,这也是非常重要的洞察,因为它们据此可以通过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好的服务、更高效的物流和更优的体验来吸引消费者。同时,是否具有独家产品也被一部分消费者考虑,因此电商平台可以该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吸引力。
单从价格角度来看,有35.63%的受访者认为京东平台的价格在今年双十一最具竞争力,其次是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等。
这说明京东平台在执行了一年的“低价”策略,尤其是上半年启动“百亿补贴”后,消费者对其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然,这也与各个平台推出的双十一策略有关,今年京东率先打响了双十一大促的第一枪,并明确提出要以“真便宜”为核心词。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有8.8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这可能包括其他小型电商平台或新兴电商平台,这也显示市场上存在多样性,不同消费者可能对不同的平台有价格上的偏好。
2、平台促销策略效果显现,用户更关注直接的“低价”优惠
而在针对今年双十一主流电商平台变化的调查中,有46.6%的受访者认为“渠道平台都在说低价,但是好像价格也没有觉得有太大变化”,有18.16%的受访者认为“产品品牌更加丰富了,有了很多性价比很高的产品补充”,有17.76%的受访者认为“渠道平台都很实在,价格确实很给力”,有2.35%的受访者认为“出现了很多创新型的服务类型,很好的提升了消费体验”,另外还有15.13%的受访者表示“没觉得有什么变化”。
可以看出,约有四成的受访者感受到了平台或价格、或品类以及或服务的变化,这说明各大主流电商平台推出的一些策略已经起到了效果。但是,也有部分受访者或感觉价格变化不大,或没有察觉到明显的变化,尽管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从平台的角度来说,这也说明其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未来可以通过更深入的用户洞察,有针对性地改进双十一促销策略。
在各大电商平台于双十一推出的促销活动中,有68.5%的受访者表示关注了“百亿补贴”,有38.88%的受访者关注了“价格直降”,有36.34%的受访者关注了“平台优惠券/红包雨”。另外还有20.9%和13.39%的受访者分别关注了“超级秒杀”和“9.9包邮/低价包邮”。
这项数据表明,在双十一购物节期间,消费者的关注点多种多样,但绝大多数人关注的还是更为直接的价格优惠,比如“百亿补贴”、“价格直降”和“平台优惠”等。事实上,近几年各大电商平台在推出促销活动时,也在极力避免花里胡哨,而是通过更直接的“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3、大多数用户倾向理性购物,而不是纯粹的价格导向
不过,不同消费者对于“低价”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在调查过程中,有75.2%的受访者认为低价是追求性价比,即除了价格之外,也要考虑品牌、质量、物流、增值服务等多个因素,从中选择最优的选项。另外有19.27%的受访者认为低价是追求全网比价,即同一件商品会多渠道比价,最终价格会压倒品质/物流/服务等因素,并最终影响在哪个渠道购买的决策;还有5.53%受访者认为低价是追求绝对低价,即不考虑品牌/质量因素或是否真的需要,只因为便宜得不可置信就会心动。
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在购物时都趋于理性,而不是纯粹的价格主导。他们会关注价格,同时也会关注品牌、质量、物流等更多维度,这也要求电商平台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不能存在明显短板。
而根据调查,今年双十一,让消费者印象深刻、好感度高的服务项目主要是“全程保价”、“现货即发”、“百亿补贴”等,其中,有超四成的受访者觉得在京东平台的综合购物体验更好,其次是淘宝/天猫、小红书。
4、购买不同品类商品,用户有不同的首选平台
尽管现在电商平台在销售的商品品类上并无太大差异,但消费者在购买不同品类的商品时,依然呈现出对不同平台的倾向。
比如在购买电子产品时,有72.36%的受访者表示京东会是其首选购物平台,而在购买冬季服饰(羽绒服、高品质毛衣等)时,有42.54%的受访者表示会把淘宝/天猫作为首选购物平台,另有35.38%的受访者选择京东。
近年来,主流电商平台都在全品类发展,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各平台早期培养的用户心智依然存在,比如买电子产品到京东、买服饰上淘宝/天猫,这已成为很多用户的习惯。同时,相互攻占腹地,也是电商平台竞争的重要内容,比如在购买服饰品类时,首选京东的用户已经在逼近首选淘宝/天猫的用户。
三、2023双十一消费趋势总结
1、消费者对“双十一”依然有期待,但心态更理性,决策更重视综合性价比,追求有质量的消费。这种消费习惯的变化,也将从更深的逻辑上推动整个电商行业的运行逻辑。
2、消费结构上,家庭类消费呈现出量质齐升的特点,家居、家电、日用品、食品生鲜等商品是“双十一”期间的主流消费类别。未来,与家庭生活相关的装修、装饰、日用品等消费有望继续增长,消费从“小家”延伸开来,带动经济的烟火气。
3、消费动因上来看,注重身体健康、精神愉悦、文化价值都是重点,对健康和国货的购买,显示出新的消费趋势。如何提供新产品、新创意以及体验更优的新服务,成为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的落脚点。
4、消费者在购买不同品类的商品时,有不同的首选购物平台。这表明电商平台在不同品类上仍然存在特定的用户偏好和心智印象,因此,平台需要根据品类来制定相应的促销策略,以及更精确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个性化的促销策略。
5、价格仍然是消费者的主要关注点。消费者更关注直接的“低价”优惠,如“百亿补贴”和“价格直降”。这表明电商平台需要继续通过价格策略来吸引消费者,同时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强竞争力。
6、消费者的购物决策因素正在变得多元化,综合体验更为重要。尽管价格仍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消费者也关注服务、物流、综合体验等多个方面。电商平台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例如提供更有竞争力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和购物体验。
报告出品:21世纪产业研究院
统筹指导:袁一泓
统筹/编辑:杨清清
研究员:孔海丽 白杨
设计:黎旭廷
(作者:孔海丽,白杨 编辑:杨清清,张敏)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