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加油站已经感受到了生存危机。供应侧,国内炼油产能仍处于新一轮《500万体彩网》增长周期,成品油资源整体供过于求,竞争态势依然严峻。需求侧,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是大势所趋,替代效应已至“量变到质变”临界点,一些地区成品油销售出现下滑态势,未来国内成品油需求或将直接跳过平台期进入下降通道。“双碳”目标下,加油站如果无法适应能源转型要求,必将被历史淘汰。正视挑战,传统加油站亟需拥抱“四化”。
泛能化。从消费端来看,虽然成品油需求会下降,但出行能源需求还在增长。随着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交通工具多样化发展,传统加油站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2023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在具备条件的加油(气)站配建公共快充和换电设施,积极推进建设加油(气)、充换电等业务一体的综合供能服务站”。这为加油站转型指明了方向。
目前,国内加油站不断向综合能源服务站转型,出现了油氢合建站、加油加气站、“油气电”一体站、“油气氢电”综合能源站等多种新形态。这类综合能源站可满足更加多元化的能源消费需求,包括加油加气、充换电、加氢等。同时,一些综合能源服务站通过整合换电设施、新型储能、屋顶光伏等资源,不仅实现了站内用能低碳化、低成本化,还通过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增厚利润,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此外,这一模式还改变了以往各类能源供应系统单独规划、独立运行的方式,可有效减少土地成本,降低行政审批难度,摊薄运营成本,快速占领新兴市场。
多元化。纵观加油站发展史,卖油都不是加油站的唯一业务。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加油只是日杂商店的一项辅助业务。20世纪30年代,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加油站逐步推动服务多元化,在加油的同时帮顾客擦玻璃、检查油位、打气、加冷却水、检查电瓶等。此后,加油站又开始推行自助服务、24小时营业,集加油、超市、汽车修理于一体。未来加油站将不仅是能源补给站,更是消费综合体。
从能源补给向便捷购物、洗车保养、餐饮休闲等多元消费场景延伸,是加油站转型的必然趋势。比如,中国石化安徽芜湖石油国泰综合加能站,通过引进百年“中华老字号”餐饮店耿福兴,为顾客提供小笼汤包、虾子面、酥烧饼“三大件”特色传统小吃,成为网红“打卡点”。加油站可持续创新“补能+”商业模式,打造“补能+购物”“补能+养车”“补能+餐饮”“补能+增值服务”等综合服务模式,通过油非协同营销,拉动消费升级。
社区化。除业务调整之外,空间“腾笼换鸟”同样有潜可挖。加油站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散布于城市各个角落,可在保持基本服务功能前提下,因地制宜提供旅游指引、代收快递、手机充电、免费提供开水、饭菜加热、雨伞借用、小药箱等服务,增加咖啡厅、茶馆、展厅、洽谈室、儿童区、图书室等公共空间,打通毗邻小区的“走廊”,构建1分钟便民服务站,将空间还给市民,让综合能源站更有“温度”。
智能化。对便利性的追求是推动加油站发展的主要动力。最初的加油站要用小桶从大桶中灌取,然后倒入汽车油箱,加油过程十分复杂。1905年手动加油机问世后,加油变得更快捷,加油站数量也迎来快速增长。此后,加油站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在科技快速进步的今天,加油站转型要充分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加油/充电机器人等新技术,进行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补能便利度,丰富营销手段,降低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