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兰州2月12日电 (记者 冯志军)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敦煌研究院当日披露了一千多年前的敦煌古人闹元宵的“隐藏玩法”。相较于现代人传承下来的如赏花灯、猜灯谜、吃汤圆等元宵节习俗,千年前敦煌壁画里的“元宵晚会”则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嘉年华”。
如在敦煌莫高窟第156窟(晚唐)的《张议潮出行图》壁画,展现了盛唐时期敦煌地区元宵节的盛况:舞龙舞狮、杂技百戏、乐舞表演……热闹非凡。
作为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满月之夜,正月十五自古就被赋予美好、浪漫、圆满的寓意。想要留住这般美好,古人将农历正月称为“元月”,将该月十五的“夜”称为“宵”,便有了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又称“上元节”。
据敦煌研究院介绍,民间“小初一,大十五”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元宵佳节诞生,东汉明帝时期形成“上元燃灯”的风俗。唐代正式确立此日为官方节日,当夜天子与官民同欢,燃灯祈福。
受中原上元燃灯之风的影响,敦煌一年一度的燃灯仪式也相当隆重。据敦煌文献记载:正月十五这天,上自当地最高官员、下至道俗士庶,全城奔赴莫高窟,设供焚香、燃灯诵佛、振钟鸣乐,既有斋会活动的肃穆,亦有全民同乐的欢悦。
作为元宵节的“氛围担当”,敦煌壁画里的花灯造型精美,种类繁多,堪称古代“灯会”的视觉盛宴,莲花灯、树形灯、走马灯等各式各样的花灯将夜空装点得如同白昼。在莫高窟第146窟(五代)即有《五层灯轮》壁画。
而绘制于唐代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的敦煌第220窟的《舞乐图》壁画,画面以灯楼为中心,两侧立有灯轮,还有天女燃灯,描绘的正是盛唐宫廷夜宴歌舞升平的热闹景象。据推测,这种燃灯万盏的场景可能发生在元宵节,也就是上元灯会。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汤圆。敦煌研究院认为,敦煌壁画里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汤圆,但从一些生活场景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人对美食的热爱。在莫高窟第61窟(五代)中就描绘了古人制作面食的场景,或许其中就藏着汤圆的“前世今生”。
敦煌研究院表示,敦煌壁画里的元宵节,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盏盏明灯,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完)《看球通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