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伊丽莎白港4月29日电 题:为何非中农产品贸易与交流前景可期?
——专访纳米比亚政治家、外交家恩吉维特
中新社记者 王曦
随着中非双边合作交流深度和广度的日益深入,作为中非关系重要领域之一的农产品交流合作与贸易正愈发受到中非人民的关注。近年来,非洲的牛肉、鱼类、水果等农产品逐步走上中国民众的餐桌,并以其物美价廉受到欢迎。
纳米比亚政治家、外交家、纳米比亚驻南非高专署前高级专员恩吉维特(Veiccoh Nghiwete),近年来致力于推动非中农产品贸易与交流合作。日前,他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表示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并将最终造福非中人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中非农产品交流合作的历程。
恩吉维特:20世纪的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受多重因素影响,并不系统,也难以构成规模。所幸进入21世纪以来,“南南”合作进程的推进和非中合作论坛等平台的建立,加速了非中之间农产品交流合作的步伐,并呈现出不断增长和扩大的态势。
尤其是最近二十余年的数据显示,非中双边经贸合作稳步向前,合作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合作平台,非中经贸合作在诸多领域中取得进展,一大批实实在在的合作项目得以落地生根、不断壮大,其中作为双方经贸合作重要内容的农产品交流合作,在此间受益颇多。
在我的祖国纳米比亚,牛肉的品质受到各国民众的称赞,但由于市场和渠道有限,纳米比亚此前的肉牛养殖规模一直受到制约。直到2015年,纳米比亚在成为第一个获准对华出口牛肉的非洲国家后,这个问题得以极大的改观。如今,随着肉牛养殖业的规模壮大,养殖户的收入增长了,纳米比亚的牛肉也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认可。更为重要的是,更多中国朋友通过牛肉知道了纳米比亚,知道了非洲国家的物产,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中新社记者:中非农产品交流合作的特点是什么?
恩吉维特:非洲和中国农产品交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促进世界跨区域农业合作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三个特点:一是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增长形势显著;二是农产品在双方贸易中占比逐年扩大;三是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的参与国家较为集中,主要为南非、纳米比亚、肯尼亚等。
非洲与中国农产品交流合作具有互补性,特别是最近几年,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日趋紧密,规模也不断壮大。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非中农产品贸易额由76.7亿美元增长至89.2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达7.8%。截至2021年底,中国企业在非洲涉农投资存量达128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1.4%,带动3万多人就业。可以说,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为非洲解决贫困和就业问题、扩大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新社记者:当前中非农产品交流合作存在哪些问题?
恩吉维特:一是当前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主要局限于非洲的几个农业优势国,其余非洲国家则由于其农业水平和规模有限,“存在感”较低;二是非洲农产品的出口虽然潜力巨大,但能力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农产品品种亟待增加;三是与传统的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方式相比,当前非洲农业更加需要中国“授人以渔”;四是非洲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导致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存在不确定性;五是部分非洲国家由于经济规模较为落后,其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有限,从而影响“后续进程”。
上述几点阻碍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深入发展,并直接影响非洲农业生产规模扩大。举例来说,津巴布韦、塞拉利昂等国家都出产上好的咖啡豆,很多中国客商在品尝后都赞不绝口。但可惜由于加工能力不足,导致这些优质原料很难达到出口标准,甚至很多外国人根本不知道这些国家还能出产咖啡,每次聊到这个话题,他们总会一脸惊讶。
中新社记者:您为何看好中非农产《澳洲幸运十在线网页计划》品交流合作的前景?
恩吉维特:尽管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我仍对于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我也愿意致力于推动双方农产品的合作交流不断深入。
如何推动双方实现合作共赢?一是需要通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扩大双方农产品交流合作的国家领域和产品范围,从而使更多优质产品得到展示机会,并让合作惠及双方民众,特别是更多非洲贫困国家。二是继续加强非中农业在贸易领域之外的交流合作,例如邀请中国专家团队,对非洲国家进行农业援助、农业投资等,可有效提升非洲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
总之,我相信,就像“争取下一个十年中非农产品贸易额再翻一番,突破200亿美元”的愿景所说,未来非中农产品交流合作将会更加频繁,合作内容也将更加多样,并最终为非中人民带来更大福祉。(完)
受访者简介:
恩吉维特(Veiccoh Nghiwete),纳米比亚政治家、资深外交官,纳米比亚驻南非高专署前高级专员,近年来致力于推动中非农产品贸易及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