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观中国)建设教育强国 习近平作出系统部署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题:建设教育强国 习近平作出系统部署
作者 曾玥 黄钰钦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如是指出。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在关键时期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通过系统阐释为何建、建什么、如何建,习近平对建设教育强国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作出最新部署。
回顾历史,中国重视教育的传统自古有之。无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引经据典,道出对为学之道、为师之道一以贯之的关注和思考。
着眼当下,中国已建成世界最大规模且有质量的教育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体系主体框架基本确立,教育现代化发展总体水平跨入世界中上国家行列。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格局性变化,教育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召开全国教育大会,凸显建设教育强国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角色和地位。
在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衡分析称,这表明教育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被赋予了动力机制的意涵。
锚定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让外界清晰认识中国建设教育强国的鲜明特点。
比如,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又如,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习近平强调——“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这次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这一战略定位,并首次提出教育强国的六大特质——“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
“六大特质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科学内涵的进一步阐释,充分彰显了教育强国建设的中国特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教授施克灿说。
他进一步分析称,六大特质全面体现了教育的三重属性——思政引领力体现政治属性,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反映人民属性,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国际影响力凸显战略属性,为中国建设教育强国指明目标方向。
有了定位和方向,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如何“施工”?习近平提出五对重大关系,给出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方法论和“路线图”。
习近平指出,正确处理支撑国家战略和满足民生需求、知识学习和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和满足社会需要、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扎根中国大地和借鉴国际经验等重大关系。
“这为教育强国建设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方法路径。”施克灿认为,五对重大关系指导教育强国建设须遵循全面、系统、辩证的原《奇异果体育》则,各对关系之间不可偏废。
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王衡认为,五对重大关系分别体现出教育的政治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以及对于德与才、个人与集体、秩序与活力、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的全面考量。
“五对重大关系将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具体到落实抓手上,提供了撬动教育改革发展的支点,更好发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王衡说。
世界强国无一不是教育强国,教育始终是强国兴起的关键因素。从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到这次全国教育大会系统部署建设教育强国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国正以更为细腻的笔触,书写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完)
谢谢您的提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隔离”措施,本次优 ⌛化的新十条明确要求严禁以各种方式封堵消防通道、单元门、小区门 ♏,要确保群众看病就医、紧急避险等外出通道的畅通。采取“硬隔离 ⏪”、一封了之的做法不是精准防控 ♌,而是懒政怠政、置群众生命财产 ❍安全于不顾 ➥,奇异果体育要坚决制止。对于确定需要封控的区域,封控区的党委 ❎政府一定要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服务到位,对隔离人员要用心用情 ⛔、关心关爱 ♑,既要有力度,又要有温度,封控的同时要加强上门服务 ⏫,做好生活和正常医疗保障。推动建立社区与专门医疗机构的对接机 ➨制,为独居老人、未成年人、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提供就 ⛳医的便利。强化对封控人员、患者和一线人员的关心关爱和心理疏导 ♎,提供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展心理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一旦发 ☼现有精神卫生方面问题的人员要及时转诊。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引导, ❎争取群众的理解和配合 ☾,筑牢群防群控的基础 ♍。谢谢。
综合来看,作为“银行系”千亿级别公募基金,2022年以 ✨来,民生加银基金表现较差,特别是固收债券类产品,多只基金清盘 ⏬,在运作的也大幅下跌 ❎,进而导致公司管理规模下降。后期,民生加 ♏银基金能否改变困局,提升自身发展呢?我们将保持关注 ⛅!
本报记者 陈永贵 【编辑:潘长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