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高兴了!”得知这一消息《威斯尼斯人下载appIOS版》,土库曼斯坦留学生若贺曼难掩心中的激动,“我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的时候心里虽有所期待,但是没想到真的收到了习主席的回信。”
若贺曼说,自己来中国留学得益于中土联合招生项目。正如习主席回信中所言,“我本人就是中国与中亚友好关系的受益者。”
一直以来,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土库曼斯坦保持着良好的油气合作。为履行社会责任,2009年起,中油国际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公司与中国石油大学推出合作项目,在土库曼斯坦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到中国石油大学留学,希望帮助该国培养出一批懂技术、精通汉语、了解中国文化且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每年派专人去土库曼斯坦开展招生工作,选拔当地优质生源。其中不乏全国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奖者。
2010年,通过数学、物理、化学、地理、英语等学科的笔试、口试,有15名土库曼斯坦高中毕业生被选拔到中国留学,若贺曼就是其中之一。
来中国之前,若贺曼不懂汉语, “只听说过孔子、成龙,还有长城、兵马俑、中国茶”。到中国之后,他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开始不断钻研。
汉语预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企业管理硕士……一路走来,若贺曼在中国已经生活13年了,他也从16岁的少年变成新生眼中的“过来人”。
因为中文过硬且熟悉学校管理体系,若贺曼还承担了部分学生管理工作。走在校园里,不时有熟人和他打招呼。“这里的留学生基本都认识我。”
然而很难想象,13年前初到中国时, 若贺曼还有些“社恐”。“小时候我很内向,不像现在这么开朗,适应一个陌生的环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困难。”
在老师同学的关心帮助下,若贺曼开始学会自我调整,逐渐融入新的环境。
若贺曼很热心学生工作大概也源于此,他说:“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刚到一个陌生环境会遇到哪些困难,所以也希望别人通过我的帮助,能避免我曾经遭遇过的难处。”
提起中国菜,若贺曼赞不绝口。“中国的美食太多了,口味多样。”在中国生活这么多年,他的口味变得无辣不欢。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生活、学习的节奏。若贺曼暂时回到祖国,但内心却一直惦记着学校。当他看到同学们在微信朋友圈不时分享北京的动态时,心里很不是滋味。一次,他在一家超市发现了中国方便面,随即在微信上拍照分享:“离开中国两年多了,突然发现了这种方便面。肯定要买,肯定要吃,想念中国。”
今年,若贺曼终于回到了熟悉的校园。临近毕业,他开始着手毕业博士论文答辩。他的博士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选择不免让身边很多人感到意外,认为他的专业跨度很大。
而在若贺曼看来,马克思主义涵盖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他解释道:“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很多问题在当今社会也是现实和有效的。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有目共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值得研究和借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习,可以了解中国的发展路径。其他国家未必要复制,但是至少可以将中国模式作为一个案例。”
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中国的商品经由这里源源不断运往欧洲。而今,“一带一路”倡议,让若贺曼感受到了它为两国人民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这些年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贸易额不断提升,很多土库曼斯坦物流公司都希望和中国做生意。小到手机、电脑、电器,大到工厂炼油设备,我们周边的很多产品都是中国制造。”他说。
在中国生活了13年,若贺曼走过很多地方,其中西安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秦始皇兵马俑很神奇,因为每个兵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相同。”但是要问哪个地方是他最喜欢的,他却很难回答。因为在他眼中,中国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今年夏天,若贺曼即将迎来自己的毕业季。当人民网记者问道,北京的校园对于他意味着什么时?他沉默了片晌。“我在这里度过了13年时光,对中石大的感情太深了。虽然还没有离开,但心中的想念已经开始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