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投屏分等级
“之前黄金VIP会员支持最高4K清晰度投屏,现在只能选最低的480P清晰度。要想支持4K投屏需要购买白金会员。”1月12日,视频网站因为投屏上了微博热搜,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相关话题阅读量已经超过1.8亿。
官网显示,爱奇艺共提供黄金VIP、学生VIP、白金VIP、体育会员、FUN会员、星钻VIP会员服务,其中黄金VIP新用户连续包年118元,在电脑、手机、Pad可用,白金VIP新用户连续包年198元,增加了电视端观看权益,星钻VIP新用户连续包年318元,支持手机、电视、电脑、Pad、VR等7种终端观看权益。
北京市中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卫华查阅《爱奇艺VIP会员服务协议》及相关的权益页面内容之后,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协议约定和权益介绍是明确而清晰的,黄金会员权益并不包含电视端和投屏功能,因此从法律角度考量,此次爱奇艺不再提供额外的、超出协议约定的电视投屏功能并不涉及违约,会员们可能不大会注意,之前又习惯了爱奇艺提供的额外赠送服务,这阵子的体验可能不太舒服”。
北京商报记者登录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B站、搜狐视频发现,各个平台的会员业务,都是按照终端类型区别。腾讯视频、优酷最低档的VIP服务也不支持电视端投屏。比如腾讯视频VIP会员连续包年(首年)178元,支持手机、电脑、Pad端观看,腾讯视频超级影视VIP会员在TV、手机、电脑、Pad全端通用,连续包年价348元。优酷支持电视端观看的会员服务价位,同样明显高于仅可在手机、电脑、Pad端观看的会员服务。
平台用户吵什么
有的用户在意能否投屏,有的用户关心多终端登录。本月优酷也因会员权益问题挤进微博热搜,一度还冲至第二,起因是“优酷更改会员登录规则”。
据网友爆料,优酷会员无法同时登录多部手机设备,只能登录一台手机。优酷对此回应称,目前同一会员账号最多可登录的设备为3个。其中分设备限制包括但不限于:手机端App 1个、Pad端App 1个、电脑客户端1个、网页端1个、电视端3个、车载端1个等,包括根据未来业务发展增加的终端。2022年7月,大量用户反映,开通优酷VIP会员后,如使用投屏服务还需购买酷喵会员,这也曾引起热议。
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视频网站提价VIP服务时,用户追求低价高质,视频网站抱怨亏损多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双方矛盾在视频网站集体降本增效的背景下更加突出。
2022年三季度爱奇艺营收75亿元,同比减少2%;基于非国际公认准则下的净利润1.87亿元,同比扭亏。进入2022年,亏损长达12年的爱奇艺终于开始盈利,前两个季度基于非国际公认准则下的净利润分别是1.6亿元、7830万元,这两个数据在上一年同期均在净亏损10亿元级。
即便已经盈利,但内容依然是平台最大的成本,2022年三季度爱奇艺营收成本57亿元,其中内容成本占比超75%,环比增加12%。
其实,会员不是国内视频网站诞生就有的服务。以2010年上线的爱奇艺为例,在2015年借自制精品剧《盗墓笔记》,尝试会员付费,短时间内开通会员的请求一度让爱奇艺后台崩溃。此后腾讯视频、优酷等也跟进会员服务,2015年之前各视频平台依赖互联网的标配商业模式广告挣钱。
如何收费更合理
设置了会员业务不代表马上就有规模化成效,会员规模和营收经过多年才逐渐起势。2018年爱奇艺上市后的第一份财报显示,2018年一季度营收49亿元,广告和会员服务分别贡献了一半营收。
2018年三季度,29亿元的会员营收首次超过广告营收,成为爱奇艺第一大营收来源,这一地位在此后几年保持不变。
2022年三季度,会员服务给爱奇艺贡献营收42亿元,占比总营收56%,截至2022年9月30日会员数1.06亿。反观广告营收12亿元,同比下降25%。短视频《beplay全站App-首页》、直播等多种传播媒介出现后,互联网行业广告业务竞争白热化严重。不光视频网站广告营收受挫,社交等互联网平台的广告业务也难见增长。
在此阶段,视频网站针对会员业务做了多种尝试,不论是提价、按终端服务还是超前点播,几乎都是统一行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芒果TV等无一例外都上调了会员价格。
对于会员涨价,爱奇艺相关人士曾解释:“视频平台的会员订阅价格一直偏低,这一现象已影响到了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建立更加良性的产业生态,让优秀的内容生产者有所回报,最终为会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内容,我们决定对会员价格做出调整。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内容,做好产品,服务用户。感谢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国内视频网站会员价格究竟应该怎么定?爱奇艺高管表示,最初爱奇艺只针对平台上的电影收费,定价参考的是盗版光碟。假设一张盗版光碟5元,每个用户每月大概率只会在四个周末看电影,于是会员价格被定为19.8元/月。至于目前会员价格的参考系,爱奇艺相关人士未予回应。
“当前视频网站都在搞自制内容,想要通过内容绑定会员,思路是对的,但内容供应上不合格。视频网站涨价应该和视频网站内容提质增量匹配。”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