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阳春时节,上海科创捷报频传——近日公布的2022年度中国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三项由上海科学家参与或主导;近三个月内“上海创造”的第三款国产1类创新药谷美替尼片获批上市;潘建伟院士领衔再次刷新量子通信一项世界纪录,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量子密钥分发,其中关键技术结合使用的正是上海科研团队新研制的核心器件……原始创新成果迭出的背后,是上海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上的持续发力。
深入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强化在沪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完善科研基地平台体系,开工建设磁惯性预研项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际科创中心策源功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一流创新主体,着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做强创新策源引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3月19日一早,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尤立星照常走进实验室,开始一天的工作。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使用的100多个探测器,就出自这间实验室。“必须把噪声降下来,才能实现更远距离的量子通信。”刚为量子通信世界纪录贡献了核心器件,尤立星团队又马不停蹄地为下一代“九章”忙碌起来。
尤立星十几年前回国时,国内超导电子学研究在一些关键领域方向上还是空白。“我一回来就和潘建伟老师合作,组建团队、申请经费,配置和支持都是顶级的。”从过去完全依赖进口到现在的世界领先,尤立星对科技自立自强感受颇深,“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信心做出更高性能的探测器,真正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支撑,更是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关键。上海一边策源领衔攻关,一边强基础筑平台。眼下,上海科创中心的主战场张江科学城,重大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地标“科学之门”东塔主体封顶,大科学装置硬X射线装置正加快设备进场安装及光速线站贯通……
今年,上海将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比重增至4.3%,在全国率先设立的“基础研究特区”将扩区,持续构建光子、生命科学、海洋等领域设施集群,力促30多家新型研发机构在上海共推产学研、竞逐高精尖。“上海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紧抓‘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核心任务,把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主攻方向,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海市科技工作党委书记徐枫说。
国内外顶尖科研团队,正纷至沓来。近期,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重点平台落地浦东新区,涉及量子科技、应用数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其中,落户张江科学城的中国科大上海科教基地规划占地146.2亩、投资8.5亿元,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市和中国科技大学三方联手共建。
“上海在政策、土地方面给了很多支持,我们在量子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果,与上海的合作密不可分。”中国科技大学校长包信和院士说,“这里将成为中国科技大学在合肥以外最重要的研究基地,我们还将未来技术学院分部放在上海,加强对高端人才、拔尖英才的培养,与上海共同培育一批推动量子科技浪潮的世界级弄潮儿。”
硬核科技支撑新赛道培育新动能
“1号油井有火情预警,请点位上的人员速速带上装备,前往处置!”
“收到,立即处置!”
这一幕,是上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虚拟应急演练。“我们正在根据油田返回来的训练数据修正,以便更准确地把勘探、开采、生产、储运等环节可能产生的险情用XR技术模拟出来,提高应急响应速度和演练学习效果。”上海曼恒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清会介绍,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司曾承接数个国家重大专项研发,“我们提供的机载测试系统地面验证平台曾助力C919大飞机完成校验飞行”。
曼恒的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起步时,一度苦于缺资金、少平台。2018年,在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曼恒创建上海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国内高校以及中国商飞、中国航天、中航工业、中广核等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加坚定了以科技创新为生、发力新赛道的决心。我们今年还将加大投入,和更多大院大所合作,努力成为XR行业的领军企业。”周清会说。
开发新领域新赛道,上海发挥持续创新和科技支撑优势,在组织统筹、资金支持、人才引育、开放合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创新团队、创业公司等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目前,全市形成了由10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900多家市级中心、2000多家区级中《手机上下载软件买足球违法吗》心组成的三级网络。
“上海正加快拓展元宇宙、绿色低碳、智能终端、数字经济4个新赛道,并将重点围绕产业、商业、生活等多个领域,推出一批融合性、综合性应用场景,推动新兴技术再升级迭代。”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吴金城介绍,上海不仅要在“卡脖子”技术上引领突破,还要在新产业、新赛道上先行一步,为未来更好参与国际竞争抢占领先身位、下好“先手棋”。
2022年,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2%左右。今年,上海将继续加快六大重点产业创新突破,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空间信息等产业补链固链强链,加速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领域,争取到2030年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
打造雨林式创新生态,让科创企业敢创敢闯
黄浦江畔,杨浦滨江,一条科技创新带正沿着15.5公里长的城市“秀带”破茧成蝶,8000多家科技企业聚此创新创业。明格(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
前不久,一笔来自杨浦区“星火燎原”计划的100万元引导资金解了明格的燃眉之急。“我们研发的便携式完全可编程超声研究平台,可用于癌症智能化诊断。这笔引导资金,将有助于企业未来持续融资和市场开拓。”明格创始人邓寅晖说。
“星火燎原”计划一改以往简单的政府项目扶持为政府资助和市场投资相结合,是杨浦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新举措。
“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打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做足创新配套,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最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让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杨浦区委副书记、区长薛侃说。
眼下,不只是杨浦,上海各区都在以“拼抢”劲头谋创新,铆足劲为企业创新铺路搭桥:普陀区为科创企业送上基金直投等“科创十条”政策大礼包,静安区以一次性奖励方式吸引和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浦东新区针对科创平台、外资研发中心推出了税收优惠等新举措……今年,上海将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万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0家。
放眼全市,张江科学城、“大零号湾”、G60科创走廊、杨浦科创带,上海科创中心正形成东西南北四大创新格局,高新技术企业超2.2万家,科技创新集群正闪耀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