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张未央
“私人陪游”因个性化、私密化的出游需求而在年轻群体中兴起,但从业者不少是个人兼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甚至由于无导游证、非旅行社委派而被指“违法”。江苏省消保委日前在官方公众号发文,认为“私人陪游”处于发展初期的摸索阶段,应持审慎包容的态度并及时引导和监管,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具有指导性的政策,界定“私人陪游”服务行为,明确标准,让“陪游”有章可循。
“私人陪游”是陪伴式服务的一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2021年一《5050彩票》项针对1535名受访青年的调查显示,58.7%的人体验过陪伴式服务,包括游戏陪玩、陪跑陪健身、陪聊、陪伴式音频节目等,90后、00后的这一比例分别达到62.0%和65.1%;80.5%的受访者觉得陪伴式服务对自己有帮助。61.4%的人认为,陪伴式服务的兴起是因为年轻人的社会融入度不高,易感孤独。
依据《旅游法》,导游和领队从事业务活动应佩戴导游证,为旅游者提供服务须接受旅行社委派,不得私自承揽业务。但不少“私人陪游”服务提供者不具备导游资质,多为兼职,与游客通过社交软件沟通,没有书面协议;部分陪游无法提供讲解,有的缺乏应急技能,遇突发事件不能提供必要的援助。
据“中国之声”报道,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钟栎娜表示,“私人陪游”可以提供更灵活的行程和更本地化的服务,但往往缺乏规范保障,大部分是口头协定,不管哪方不实行都难以制衡;不少“私人陪游”缺乏资质审核,游客信息可能有泄露风险,甚至涉及灰色的衍生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