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是指在社会生产力充分发展条件下,由制度变革、技术进步、需求增长、文化创新等共同引致,形成城乡之间融为一体、水乳交融的良性发展态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城乡融合发展”,是我们党关于城乡发展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相关重要论述,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涉及城乡发展的各个方面。一方面,《2022股票微信群二维码》要形成以城乡融合推动城乡经济体系空间布局优化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融合在经济上的表现首先是城乡经济关系的重塑,以经济关系的重塑推动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的僵化模式。城乡经济关系的重塑涉及城乡间要素流动模式、市场布局与开拓、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及优化组合等,每一个方面及其各个环节的进行都需要制度的保障和体制机制的引导。另一方面,形成以城乡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问题,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的有效路径。通过城乡融合带动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和整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以城乡融合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制度和政策保障。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2018年9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提城市化,而是提城镇化,目的就是促进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城乡融合发展既是现阶段农村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发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功能的必然选择。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以城乡的融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使新发展理念在处理城乡关系上得到进一步贯彻。
2020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还是要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正从人口、产业、公共服务等多要素、多领域探索展开。在深刻把握城乡融合对城市核心竞争力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兼顾城乡产业的异构性融合和城乡生态系统的协同性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城乡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持续释放城市竞争的经济活力、发展潜力与成长魅力。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坚持共享发展,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各地区优势互补与协调发展,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城镇化建设与乡村全面振兴比翼齐飞,让农村发展在城乡融合中迸发活力,让城乡居民同等享有改革发展的丰硕成果。
2022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顺应城乡融合发展大趋势,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促进发展要素、各类服务更多下乡,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首先,立足县域资源、生态和成本优势,以县城为重要载体,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代优势产业群,尤其要把农产品加工环节和增值收益更多地留在县域,推动人产城全面融合,不断提升县域就业吸纳能力。同时,充分挖掘农业的多维功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与电商物流、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强化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农业全产业链组织化和三产融合水平,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企帮村的城乡产业深度融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