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又是一年中报季顺利收官,上市券商上半年的业务发展情况也随之浮出水面。
复盘2023年上半年,IPO、再融资节奏放缓影响投行收入,“看天吃饭”下经纪业务承压,市场波动资管业绩难言乐观。不过,仍有多家券商凭借庞大资本实力和独特业务优势抢占市场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六成券商投行业务下滑
下半年或迎冰点
中国基金报记者 莫琳
全面注册制开局第一年,上市券商的收成如何?
据中银证券透露,报告期内,该公司投行业务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客户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东北证券也提到,该公司投行业务立足“中小创新企业投行”定位,积极落实北交所业务发展战略,股权承销规模同比增长,债券发行数量显著提升,区域特色逐渐凸显。
中泰证券称,该公司上半年投行业务实施“行业+区域”的发展战略,深度服务山东市场,持续加强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等全国重点区域的业务布局。
东吴证券也表示,报告期内,该公司股权融资业务继续以苏州根据地战略为依托,深入苏州四大产业集群,并进一步布局长三角,辐射全国;债券融资业务亦深耕江苏区域市场,不断巩固在省内市场的竞争优势。
IPO募资规模下降
投行业务缩水
数据显示,排名前10的券商投行收入合计为166亿元,占比70%。分析人士表示,从2023年上半年完成承销项目金额来看,上市券商集中度仍维持高位,大型综合型券商凭借自身丰富的资源和团队优势,股债承销规模均大幅领先同业。
马太效应明显的同时,投行业务的营收无论是金额还是占比均出现了明显下滑。营收排名前10的券商中,60%的券商同比增速下降,这与整体的情况一致。
总体来看,这与上半年自营业务大幅反弹、财富管理转型初见成效不无关系。不过,最直接的原因当然是A股股权融资市场的降温。
据Wind数据统计,上半年A股市场共有407单股权融资项目,总募资额为66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虽然今年上半年股权融资项目数量有所增加,但总融资规模同比缩水逾10%。放眼IPO市场,变化更加明显——期内IPO发行家数仅增加了2家,但募资规模同比减少了33%。
7、8月沪深两市零申报
下半年业务承压
因招股书财务数据失效、需重新提交的原因,7、8月历来是IPO申报的淡季,但是出现连着两个月“零申报”实属罕见。
从IPO申报来看,刚刚过去的8月,沪深交易所零申报,而北交所也只受理了两家公司,即云星宇和华兴股份。
从核发IPO批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首发上市数量来看,8月也分别比7月再减少4家、10家、4家,降幅均在10%以上,其中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数量降幅为31%。
而2023年1-8月,核发IPO批文、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和企业首发上市数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34家、33家、34家。2023年1-8月IPO融资2954亿元,比2022年同期下降29%。2023年1-7月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也比2022年同期减少574亿元。
与此同时,政策端出现了明显收紧IPO、再融资的信号。近期,证监会提出一揽子政策措施,促进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
其中,融资端改革方面,8月18日,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表示,将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8月27日,证监会又作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的安排。
经纪业务整体“承压”
降费让利能否带来发展新气象?
中国基金报记者 赵心怡
作为券商最“传统《港澳台49图库资料1877》”的收入来源,也是券商营收“主力军”的经纪业务,今年上半年受到市场影响普遍承压,整体业绩下滑。
综合券商研究报告和业内人士分析可知,2023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股基交易量同比下降,佣金等相关经纪业务受拖累,叠加券商金融产品代销压力增大,导致行业经纪业务整体下滑明显。
不过随着券商下调交易佣金、降低交易成本,市场交投活跃度或将有所提升,有不少分析人士表示,行业经纪业务规模或得到提振,同时也会倒逼券商推动以投顾服务为核心的财富管理转型。
经纪业务净收入普遍下滑
尽管已经位居行业前列,但上述四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与2022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了大幅下滑,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和华泰证券同比下跌超10%,广发证券同比下降也在6%以上。
对于经纪业务下滑的原因,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2023年上半年资本市场股基交易量同比下降,佣金等相关经纪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广发证券也在中报中提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减少4.74亿元,主要归因于证券经纪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
纵观全部43家上市券商,仅有浙商证券、首创证券和天风证券3家券商今年上半年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增长。浙商证券今年上半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12.5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9.72亿元增长28.6%;首创证券上半年该收入1.16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09亿元增加6.95%;天风证券上半年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5.16亿元,同比增6.34%。
经纪业务或迎“新气象”?
回顾上半年市场行情,上半年A股市场总成交111.2万亿元,同比下降2.63%;A股日均交易额同比下降3.4%至9446亿元。多家券商表示,上半年经纪业务收入下降,受市场交投活动减少影响明显。
据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通知,从8月28日起,证券交易经手费正式下调。截至目前,已有30多家券商公告下调证券交易佣金费率。随着股票交易佣金率持续下降,券商经纪业务该如何发展?
中信证券在研报中指出,经纪业务方面,随着市场交易佣金率与渠道费率的下降,倒逼证券公司推动以投顾服务为核心的财富管理转型,依托生态建设和资产配置能力,持续优化投资者的服务体验,构筑自身核心竞争力。
中信建投也表示,2023年下半年的证券经纪业务,公司将持续聚焦线上战略渠道、建立标准化的线上获客和运营服务体系;持续完善投资顾问和金融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提高资产配置服务水平;不断夯实“好投顾、好产品、好交易”的核心竞争力,坚持走具有中信建投特色的财富管理之路。
此外,还有多家券商着重谈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东吴证券在针对中金公司中报的点评提到,“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进一步落实,印花税减半征收、下调证券交易经手费等举措有望提升投资者交易热情、增强资本市场流动性。公司也将受益于“适当放宽对优质证券公司的资本约束”风控指标优化等政策红利,有效提升杠杆水平、提振ROE。
国泰君安证券也在今年的中报里表示,7月份明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资本市场有望呈现积极向好态势。同时,《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业规范出台,公募基金综合费率改革渐次落地,将加快推动行业转型升级,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最高猛增255%
头部券商充分发挥资管特色资源优势
中国基金报记者 曹雯璟
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波动影响,近七成券商的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尽管如此,一些头部券商依旧强者恒强,资管业务净收入较行业平均水平遥遥领先。此外,2家券商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猛增超200%,还有6家券商较去年同期增幅超50%。
多家券商表示,资产管理业务将立足全业务链平台,发挥券商资管特色资源优势,强化差异化的发展禀赋,不断将全业务场景、内外部资源深度融入平台,以差异化展业构建竞争壁垒、以平台化运营推动业务破局和转型超越。
强者恒强
上半年资管业务净收入最高猛增255%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半年报,在43家上市券商中,有近七成(29家)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按不同机构来看,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仍旧保持领先,截至今年半年报,这两家资管业务净收入分别为49.68亿元和41.88亿元,同比分别减少8.58%和5.23%。尽管如此,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依旧强者恒强,以当前43家上市券商资管业务净收入为样本,平均值为5.34亿元,中位数仅为2亿元,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两家行业头部化倾向可见一斑。
记者注意到,虽然同为行业资管业务领先机构,但不同券商的业务布局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从构成来看,中信证券的单一资管计划是集合资管计划规模的两倍还多,分别为8821.64亿元和3741.72亿元。广发证券则刚好相反,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高达1583.37亿元,而单一资管计划规模仅518.24亿元。华泰证券则是专项资管计划规模最大,为1929.57亿元。华泰证券也在2023年半年报中重点提到,作为业内ABS交易设计领导者,报告期内,华泰资管公司企业ABS(资产证券化)发行数量58单、发行规模人民币530.75亿元,均排名行业第三。
国泰君安在资管业务方面则是齐头并进,其中,集合资产管理规模1975.5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8%;单一资产管理规模1412.4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3.5%,专项资产管理规模1253.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4.1%。在今年二季度,国泰君安资管私募资产管理月均规模排名提升至行业第3位。
发挥券商资管特色资源优势
强化差异化的发展禀赋
2023年上半年受市场波动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降低,资金短期化趋势也愈加明显,资产管理行业正在经历资金端、策略端、产品端等多个层面的结构化调整和升级。
多家券商表示,未来,在资产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资管机构应当立足于为投资者实现长期投资收益,不断夯实投研能力及团队建设,持续完善客户需求分析和服务体系,广泛应用金融科技提升业务效率,积极探索创新产品形态,从而实现居民财富的稳健增值、提高投资者获得感。
中信证券在半年报中表示,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保持养老业务业绩稳定,优化投资细节,做好客户服务。机构业务推动客群多元化发展、产品谱系不断完善。零售业务继续深化渠道建设,提升产品及运营服务质量。持续推进专业化、体系化和精细化建设,提升投研能力,提升超额收益获取能力、打造绝对收益产品线,积极推动券商特色策略落地。注重合规及风险管理,全面推进业务系统升级及数字化建设。推进资管子公司开业。香港平台继续提升解决方案能力,做大境外资管规模。
东方证券在半年报中提到,展望2023年下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行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东证资管将持续通过“二次创业”推进公司平台化、多元化、市场化转型,发挥品牌优势,践行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提高投研能力,提高客户投资体验;
二是围绕主动投资管理能力发展业务,拓展产品矩阵,布局主动权益基金、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固定收益产品、养老目标基金和公募REITs等;
三是持续推进资金与客户多元化,建设覆盖渠道、机构、电商、直销等多元化资金来源的销售体系,积极拓展机构客户,提升互联网运营能力;四是加大资产管理业务对集团发展的服务高效发挥集团协同力,深化与零售、企业、机构业务集群的协同合作。
华泰证券则提到,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将立足全业务链平台,发挥券商资管特色资源优势,强化差异化的发展禀赋,夯实平台化的基础设施能力底座,不断将全业务场景、内外部资源深度融入平台,以差异化展业构建竞争壁垒、以平台化运营推动业务破局和转型超越。发挥大平台优势,紧扣市场需求做大客户规模、传承投行基因做强优势资产、立足券商优势领域做精特色赛道,践行差异化发展思路,树立良好品牌效应,
在境外资产管理方面,海通证券表示,面对宏观经济分化、证券市场波动、投资情绪低迷等压力,海通国际进一步深化投研体系能力建设,加强海外业务拓展,投资表现和基金排名逐渐提升,海外客户资产管理规模稳步增长。在高息环境中,资产管理团队有针对性地优化和推广灵活收益基金、ESGETF等配置型产品,努力为客户创造收益。
“降佣”预期压顶
券商研究探索多元评价
中国基金报记者 闫晶滢
又到一年中报季结束,多家上市券商在半年报中晒出了研究业务的发展成果。其中,“千篇”研报数量成为多家大型券商研究所的“标配”,而路演服务、联合调研、电话会议等动辄千次的数据也反映出,上半年券商研究的竞争仍处于“白热化”。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逐步推进,卖方研究的市场格局或将生变。面对监管的持续从严和行业竞争压力的提升,多家券商研究也在探索多元评价方式,由单一的卖方研究服务模式进一步向综合研究转型。
千篇研报成头部标配
探索多元客户服务
衡量券商研究“成色”的指标很多,但研报、路演等数据往往能直观反映出研究所的“忙碌”情况。透视上市券商2023年半年报来看,头部券商“卷研报”的情况仍在继续。
例如,中信证券介绍,2023年上半年共发布报告5215篇,其中向欧洲、美国、亚太等市场提供国际化报告1149篇,较2022年同期翻倍,研究领域全面,共设置12个总量和产业研究团队,覆盖上市公司超2000家,线下论坛活动超50场次。
中金公司在半年报中介绍,截至2023年6月30日,其研究团队由近400名专业人士组成,覆盖40多个行业;上半年共发表中外文研究报告8800余篇。华泰证券表示,其上半年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服务活动,发布研究报告4650篇,组织研究路演服务16890场、专题电话会议392场。
国泰君安称,2023年上半年其研究业务持续完善研究体系建设,加强区域经济、ESG及资产配置领域的研究工作,全面提升对各类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力度、针对核心客户开展重点服务。报告期内共完成研究报告4135篇,举办电话会议906场,开展对机构客户路演21044人次。
中信建投介绍,其公司研究及销售团队共281人,研究业务分为10个研究产业大组,涵盖36个研究领域,2023年上半年共完成各类研究报告3174篇,各类研究服务数量同比上升9%,上市公司服务数量同比上升24%,调研数量同比增长890%,会议数量同比增长249%。
截至2023年6月末,招商证券股票研究覆盖境内外2157家上市公司。上半年招商证券发布研究报告3677篇,其中包含702篇深度报告,组织研究路演服务17641场,联合调研844次,举办线上会议1239场。
除了研报数量外,分仓佣金收入、交易量、新增客户数量等内容也是券商研究所“晒成绩”的重点内容。记者发现,在公募服务格局基本稳定之后,业内多家券商研究所将目标转向非公募客户,如私募、保险、银行理财等。
国盛证券称,2023年以来,证券公司投研业务呈现从严监管、竞争白热化趋势,行业佣金费率将出现下行。国盛证券积极通过对私募客户、外资机构提供优质服务,打造投研业务新的增长点,截至报告期末已覆盖外资机构108家,私募佣金相关收入呈现逆势增长。
行业监管持续从严
券商探索多元评价
因前期监管对券商证券研究业务进行了“双随机”检查,自今年5月以来,各家地方证监局陆续对券商研究所及分析师开出罚单。截至目前,相关罚单数量已超过50份,涉及26家券商、50多名相关员工。
对此,部分券商也在半年报中进行了回应,通报整改情况。例如,中原证券称,对河南证监局指出其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相关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开展全面深入的自查整改,进一步优化完善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相关制度流程,加强内部培训,加大研报质控力度,在强化关键环节管理的同时,推进研究管理平台功能升级。
招商证券亦表示,公司高度重视,已采取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业务培训与宣导;二是通过数字化方式,加强主要业务环节的系统控制,减少人为操作风险;三是进一步完善市场影响评估机制;四是通过事中控制、事后检查等手段,加强业务流程、业务规范的执行力度。
据西部证券介绍,其积极拟定整改计划组织开展整改及相关问责工作,整改报告已报送中国证监会陕西监管局。针对相关问题,西部证券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证券研究报告质量的改善,提高报告撰写人和署名人员对相关报告的认真及重视程度。
随着机构资金加速入市,国内市场机构化趋势逐渐显现,传统研究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逐步推进,券商研究所以研究换取佣金的传统收入模式将受到明显影响,卖方研究的市场格局或将生变。
面对监管的持续从严和行业竞争压力的提升,多家券商研究也在探索多元评价方式,推动对内协同和对外服务双轮驱动,由单一的卖方研究服务模式进一步向综合研究转型。
天风证券表示,其研究所以对产业资源的整合能力及产业投资机遇和趋势洞悉作为核心竞争力,在资本与实业之间搭建桥梁和纽带,为各级市场主体提供研究咨询、挖掘投资机会等服务。
东吴证券也在半年报中称,其以证券研究所为牵头、以“发现问题,围绕问题,解决问题”为核心、以项目落地和业务推动为目的,不断推进集团融合工作。其中,在新客户拓展为核心的协同突破、销售交易协同的推进落地、投研一体化及人才培养、集团协同的日常管理等方面全面展开工作,在战略客户激活、海外客户拓展、企业客户协同开发等方面均取得全面进展。
海通证券称,其以研究驱动机构业务发展及投行业务拓展,强化集团内部协同,加强对分支机构、营业部客户服务支持力度;通过网络直播、电话会议、线下论坛等多种形式精准服务机构客户。公司积极发挥产业研究专业优势,在长沙、上海、合肥等地与地方政府和产业园区共同举办行业论坛,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动态跟踪,为政府、园区、战略客户等提供产业信息支持、专业智囊服务,提升公司影响力。
除投行业务外,助力财富管理也是研究所开展业务协同的重点领域。浙商证券介绍,其开创性成立财富管理研究中心,借助专业的研究力量,赋能业务转型发展,同时启动“浙商研究赋能财富联盟”工作,与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等近百家机构初步达成战略合作意向,打造合作生态。
责任编辑:张恒星 SF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