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潮财经
近日,汇丰人寿第5任董事长孙丹莹已卸任公司相关职务,接任汇丰银行(中国)副行长一职。值得关注的是,孙丹莹于2021年12月被任命,直到2023年12月才获批任职资格,如今履职仅一年多便离任。
随着孙丹莹的离任,目前由现任非执行董事程思韵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待任职资格获批后将正式走马上任。实际上,早在2024年四季度,程思韵便已接替此前代行董事长之职的林禧彦,成为公司掌舵人。
在程思韵任职资格获准后,将与公司总经理胡敏搭档,形成新一届领导班子。值得一提的是,胡敏担任总经理后便在公司内部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优化部门架构。推出多元化营销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新董事长上任后能否稳定团队推动战略持续推进,备受市场关注。
从经营业绩来看,成立近16年的汇丰人寿长期深陷亏损困境。数据梳理可知,自2009年成立至今,公司仅有6年实现微盈。尽管汇丰集团曾寄望于历任高管逆转经营困境,但多数都铩羽而归。
2024年汇丰人寿成功逆袭。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公司实现净利润1.95亿元,成功扭亏为盈。保险业务收入更是突破百亿大关,累计达130.89亿元,同比增长79%。尽管作为银行系保险公司,但汇丰人寿的银保渠道却一直在收缩。2023年公司银行兼业代理渠道获得的保险业务收入占比由2022年的81.2%下滑15.22个百分点至65.98%。
01
任职仅一年,原董事长转战汇丰银行
1月26日,汇丰人寿发布公告称,根据其唯一股东汇丰保险(亚洲)相关决议,董事长孙丹莹卸任公司董事、董事长职务。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公司现任非执行董事程思韵代为履行董事长职责。
CHING SZE WAN WINNIE(程思韵):2024年10月出任汇丰人寿非执行董事。现任汇丰控股环球保险业务首席产品官。
汇丰人寿在2024年Q4偿付能力报告中亦提及到,孙丹莹自2025年1月20日起不再担任董事、董事长,现任非执行董事CHING Sze Wan Winnie(程思韵)将自其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监管核准后担任其董事长。
而在2024年Q4内,程思韵已正式接任曾代行董事长职责的林禧彦。
林禧彦:2022 年 2 月出任汇丰人寿非执行董事。现任恒生保险(注册于中国香港)首席执行官。其自 2005 年加入汇丰集团以来,在集团保险业务多个国家及地区任总精算师等各类管理职位,曾统筹管理汇丰集团旗下亚洲、欧洲和拉丁美洲超过十家保险公司的资本、资产负债管理及流动性。
履历显示,程思韵在精算咨询、保险、再保险等行业有超过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拥有丰富的产品方案和风险管理经验。加入汇丰前,其在瑞士再保险集团工作十余年,先后派驻香港、新加坡、北京等地历任要职。
原董事长孙丹莹在2021年12月被任命为汇丰人寿第5任掌舵人,但直到2023年12月任职资格才获批。据此计算,从获批到离任其履职仅一年多。值得一提的是,孙丹莹与现任总经理胡敏同于2021年12月获任命,胡敏的任职资格在2022年7月就已获监管核准,而孙丹莹却足足等了两年才等来监管批复。
孙丹莹:女,曾任汇丰人寿董事长。其在汇丰集团内有19年跨区域、跨部门的丰富工作经验,先后任职于汇丰集团总部、亚太区、中国多个业务线的高级管理层及其他关键管理岗位,涉及环球银行业务、工商金融业务、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含保险业务)等。
在此期间,2023年7月7日,汇丰人寿唯一股东以书面决议的形式确认已获审批通过最新的公司董事和董事长的任命。
在离任后,孙丹莹将转战汇丰银行担任副行长一职。2024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官网的任职资格批复显示,核准孙丹莹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副行长的任职资格。
程思韵任职资格获准后,将接替孙丹莹与总经理胡敏继续搭档。资料显示,胡敏上任后曾主导汇丰人寿在部门设置方面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比如新设“总经理办公室”,将原“综合管理部”囊括的这一职能做出划分,并且进一步修改后者职能。其中,“综合管理部作为总经理办公室,协助总经理及公司管理层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事务管理”更改为“综合管理部承担支持总经理办公室日常工作,协助总经理及公司管理层贯彻落实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公司事务管理”。
胡敏:现任汇丰人寿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各项管理工作。胡敏自2021年5月加入汇丰人寿,此前曾供职于美国友邦保险上海分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上海人寿、中英人寿。
此外,近些年汇丰人寿还开展了一系列营销方案。2022年,该公司产品由原来单一的银行代理,扩充至银行代理+直销渠道+经纪渠道三种方式实现业务销售,以及依据公司金融科技和财富管理模式赋能战略加大布局。
重塑营销模式为汇丰人寿注入新动能,公司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实现52%大幅增长。
程思韵正式上任后能否稳定团队推动战略,汇丰人寿转型之路能否顺利进行值得市场期待。
02
将帅调整频繁,长期深陷亏损泥沼
观潮财经梳理发现,汇丰集团寄希望于历任高管逆转经营困境,但多数都铩羽而归。即使是在合资经营阶段,汇丰人寿一直延续着由外方股东主导委任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决策经营。
2007年9月,汇丰集团对外宣布,将由汇丰保险与国民信托携手,共同筹备组建一家合资保险公司,双方在其中的持股比例均为 50%。历经两年的精心筹备,2009年6月3日,汇丰人寿正式获批,于上海宣告成立。来自汇丰的David Lawrence Fried出任公司首任董事长,老建荣则担任首任总经理,开启了汇丰人寿在国内保险市场的征程。
David Lawrence Fried:2013年4月加盟昆士兰保险集团,担任亚太区行政总裁,并于2014年8月获委为新兴市场行政总裁,负责管理亚太区外,同时带领昆士兰保险集团在拉丁美洲的业务和策略性发展。加入昆士兰保险集团前,曾担任安联集团亚太区区域行政总裁,全面负责安联集团在亚太区14个国家的寿险和非寿险业务的管理工作。
履历显示,David Lawrence Fried在汇丰集团担任多个管理职位达27年之久,负责管理遍及美洲、亚洲及英国的保险业务,范围涉及寿险、非寿险及再保险业务;亦曾管理保险代理、经纪及专属保险部门。其曾获委任为汇丰集团总经理及集团保险部门的领头人,带领汇丰全球54个国家的保险部门,录得超30亿美元利润。
随着监管政策放宽外资股东对寿险公司持股比例的限制,汇丰人寿即刻推动 “合转外” 工作。2021年12月30日,汇丰人寿发布公告,宣布国民信托将其持有的汇丰人寿50% 股权,转让予汇丰保险(亚洲)。至此,国民信托完全退出,汇丰人寿顺利转型为国内第三家全资外资寿险企业。
从该险企历任董事长及总经理名单情况来看,均为“汇丰系”人员内部调动。
David Lawrence Fried、老建荣离任后,Harpal Karlcut以及林丽霞接任。公开资料显示,林丽霞系汇丰人寿创立初期的元老级人物。在公司发展进程中,其曾担任银保业务相关负责人,并于2012年9月正式担任CEO。然而此后,汇丰人寿被爆出在银保渠道的合规经营方面存在问题,公司高层亦受此牵连,林丽霞据传被调往香港任职,任期两年左右。
Harpal Karlcut公开信息较少,故无简历。
2014年,汇丰人寿委任曾在汇丰亚洲及北美地区担当多项高层管理要职的高志熙(James Costello)为CEO,接任林丽霞。
高志熙(James Costello):2014 年 2 月起任汇丰人寿首席执行官(总经理),负责本公司的日常行政及运营管理。其于2000年重新加入汇丰集团,先后于汇丰美国及香港担任多个保险业务的高级管理职务。
随后,2015年5月,原保监会核准MOORE IAN KEITH担任该险企董事长的任职资格。
MOORE IAN KEITH: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汇丰集团保险业务的国际及合作业务负责人;汇丰人寿董事长;HSBC Asse tFinance战略规划经理,英国汇丰银行工商金融贷款产品管理部负责人,英国汇丰银行工商金融战略定位部负责人,汇丰集团工商金融全球财务负责人,汇丰集团战略规划部(零售银行和财富管理)集团战略规划高级经理等。
2017年1月7日,高志熙被调回香港汇丰集团,离任汇丰人寿总经理。时任该险企财务负责人的雷浩然担任公司临时总经理,其任职资格于2017年9月获核准。
雷浩然:曾任汇丰人寿总经理、财务负责人。其于2007年加入汇丰集团,担任汇丰保险亚太区财务管理工作,期间曾被委派到越南保险集团担任代理首席财务官两年。
在此期间,Bryce Leslie JOHNS接棒MOORE IAN KEITH成为汇丰人寿新一任董事长。
Bryce Leslie JOHNS:男,英国及印度精算师,先后担任汇丰人寿董事长;汇丰集团全球保险业务负责人;曾在花旗银行、宏利保险、耆卫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任职。
时间来到2021年底,国民信托顺利退出后,汇丰人寿“一二把手”再次换新,董事长、总经理分别由孙丹莹、胡敏担任。孙丹莹任职资格获准前,由林禧彦代行董事长职责。
03
保费规模破百亿,2024年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汇丰人寿成立的近16年中,即便保险业务收入取得较为良好的增长,但始终深陷经营亏损的困境。2009年成立至今,仅有6年取得略微盈余,其中2022年经营情况恶化,迎成立后亏损巅峰5.41亿元。
2009年6月,汇丰人寿于上海设立总部,目前在国内10个主要城市开展业务,包括上海、北京、天津、杭州、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及中山。
资产情况来看,汇丰人寿资产总规模大幅提升,于2024年成功登上400亿平台,净资产体量较小但也呈现增长趋势。2024年该险企共累计总资产421.47亿元,同比增长57%;净资产26.62亿元,同比增长79%。
2024年,汇丰人寿成功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95亿元,同比增长329%。
投资端来看,2023年该险企投资收益再迎巅峰,共录得6.38亿元,同比增长117%,较同样投资表现较好的2021年(5.91亿元)提高了0.47亿元。同行业大部分公司一样,汇丰人寿投资端于2022年同样受到较大影响,投资收益降幅达50%,也是当年巨亏的原因之一。
承保端来看,汇丰人寿从成立至今,保费规模整体稳步增长。近三年该险企保险业务收入规模均超50%,规模分别实现37.25亿元、73.11亿元、130.89亿元,增速分别达52%、96%、79%。
从保险营销渠道来看,由于个人代理渠道的业务收入长期无法获得增长,自2013年3月取消个人代理渠道以来,汇丰人寿积极布局并稳定银行代理渠道。2022年银行兼业代理渠道获得的保险业务收入占比达到81.2%,但2023年该项占比降至65.98%,下滑15.22个百分点。
业务及管理费支出是其费用占比最大的一部分,2021年开始增幅进一步扩大,2023年得到一定控制。2023年该项支出达7.88亿元,同比下降10%。
凭借银行系保险的优势,2021年前该公司在手续费及佣金支出的控制较好。2021年后该项支出呈现较大增幅,2023年汇丰人寿累计手续费及佣金4.06亿元,同比大增93%。
2023年同样“失控”的还有退保金及赔付支出。2023年汇丰人寿赔付支出至2.01亿,同比增长82%;赔付支出2.58亿元,同比增长44《8769澳门天天彩全年免费金版》%。
成立至今汇丰人寿保单红利支出稳步增长,于2023年突破1.5亿元。2023年其累计1.68亿元保单红利支出,同比增长44%。
在业务不断发展过程中,公司偿付能力持续消耗,偿付能力指标于2022年降至200%以下。2022-2023年该险企经历数次增资后,偿付能力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其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分别为193.02%、268.87%。
随着新领导班底到位,汇丰人寿未来的经营布局将愈发清晰,值得关注。
责任编辑: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