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正常注册微信号时,需要一步步填写信息、验证身份等,相比之下,3000余部手机同时自动注册微信号,一天下来数量惊人。这些账号用来做什么,更是令人细思极恐。
当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仍是危害社会稳定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隐患。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诈骗犯罪10923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二;提起公诉18146人,在所有罪名中位列第五。
近年来,多部门为打击以电诈犯罪为代表的涉网犯罪做出不少努力,如落实电话卡实名制、加强对个人资金账户流水监管、转账汇款延时到账,等等。但随着暗网、虚拟货币、人工智能等“新机遇”的出现,涉网犯罪“科技加持”“链条延伸”“非接触性”等特点越来越明显。这既增加了办案成本,也加大了犯罪打击和预防难度。
诸如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涉网犯罪屡打不绝,主要是因为整个链条的前端,即源头上的操作更加精细、隐蔽。比如,不法分子成立科技公司,专门研发相关软件和工具用于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或为绕开实名制办“两卡”提供便利。上述报道中“3000余部手机开着机自动注册微信”正是典型例子。又如,通信运营商的“内鬼”通过职务便利非法侵入短信网关系统等,令防范机制如同牛栏关猫。
对于类似涉网犯罪的一些新苗头新问题,以及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有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要深挖每一起案件背后的相关线索、共同特征,与时俱进地加强对涉网犯罪全产业链的打击,并针对犯罪源头向前延伸等新倾向精准施策。
司法机关在侦办相关案件时,要加《澳客足彩手机版下载》强与通信、金融等部门的合作,必要时可通过司法建议等方式,让合作和监管效率更高。通信、金融等有关部门也应不断提升相关反制技术、完善措施,推进涉网犯罪样本信息数据共享,建立有关异常信息及活动的监测识别、动态封堵和处置机制。
网络时代,打击治理涉网犯罪必须有更多互联网思维和治理智慧,紧盯“科技感满满”的灰黑产链条前端,针对新情况、新形势见招拆招,让相关工作事半功倍,形成长期打击、全民防范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