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一)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落地,对豆系盘面注入情绪升水
另外,在美国对中国提出加征关税消息落地后,中国反制措施很快出台,提出将从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进行加税反制,虽然在此次反制的商品当中并未包含美豆,但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带来的情绪担忧随之增加,对国内豆系盘面注入了一定升水。
(二)南美降水缺乏产量边际调降,关注产量损失与丰产预期间的博弈
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BAGE):截至2月5日,大豆作物状况评级良好占比17%(上周值20%,去年同期值31%),土壤水分有益到适宜占比64%(上周值58%,去年同期值72%),短缺到极度短缺占比36%(上周值42%,去年同期28%)。
目前巴西产区收割已经开始,虽然目前偏干旱的天气有利于作物收割,但整体进度暂时低于去年同期。上周阿根廷中部地区出现有益降雨,但在占到阿根廷农业区面积60%的地区,天气将继续干燥。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目前估计2024/25年度阿根廷大豆产量为4960万吨。机构普遍对巴西的产量也有所调降,但基本仍处于1.7亿吨之上。
(三)USDA月报对美豆库存仍存调降预期,豆系支撑仍偏强
美国农业部(USDA)月报发布在即,在1月份的报告中,美国农业部超预期下调了2024/25年度美国大豆单产、产量以及期末库存,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收获面积预期8610万英亩,环比12月减少20万英亩;单产预期50.7蒲式耳/《bet9app在线下载beta》英亩,下调1.0蒲式耳/英亩;产量预期43.66亿蒲式耳,较12月的44.61亿蒲式耳调减0.95亿蒲式耳;美国2024/2025年度大豆期末库存预期3.8亿蒲式耳,环比减少0.9亿蒲式耳。
在美国农业部(USDA)发布2月供需报告之前,分析师平均预期USDA报告将下调2024/25年度全球大豆年末库存预估至1.2779亿吨,USDA 1月报告为1.2837亿吨;分析师平均预期USDA报告将下调2024/25年度年度美国大豆年末库存预估至3.74亿蒲式耳,低于USDA 1月预估的3.8亿蒲式耳。
(四)MPOB月报马棕库存低于预期,偏强格局再获强化
今日午后马来西亚棕榈油局MPOB月报落地,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末棕榈油产量环比下降16.8%至124万吨;出口环比减少12.94%至117万吨,库存减少7.55至158万吨,较市场预期的165万吨降幅更大。原本产地就偏紧的供需格局再遭强化,多头情绪或被进一步筑牢。
(五)马棕1月高频出口数据仍在回落,不过存恢复预期
根据船运调查机构IT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出口量为1192328吨,较12月出口的1359504吨减少12.3%;船运调查机构SGS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出口量为1034178吨,较12月出口的1136270吨减少9.0%;独立检验机构AmSpec公布数据显示,马来西亚1月棕榈油出口量为1103496吨,较12月出口的1381837吨减少20.1%。
从数据来看马棕出口仍然没有出现明显的恢复迹象,但市场整体悲观程度有限,一方面考虑到3月全月印度将处于斋月,斋月前的备货采买预期将对需求端形成加持,因此乐观情况下未来1-2月出口存在着恢复的可能;另一方面,印尼仍然存在着B40生柴政策落地带来的潜在利多支撑,如果不出现较大的预期偏差,棕榈油前期由于B40政策推迟产生的回落或将存在回补的可能。
二、国内供需及现货情况
根据中国粮油商务网跟踪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7日,本月累计到港约155万吨,主要港口的进口大豆库存量约在765万吨,去年同期库存为750万吨,五年平均730万吨。2025年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为625万吨,较上月预报的645万吨到港量减少了20万吨。豆菜油原料端国内进口边际收紧,短期国内豆系供应压力缓解。
但根据中国粮油商务网监测数据,截止到2025年第3周末,菜油库存为54.84万吨,周度增加2.07万吨,环比增加3.92%,同比增加19.14%。国内库存仍处同期高位,需求无亮点情况下国内菜油去化难度仍大,菜油国内现货端的压力成为其价格走势的压制力量,或使其相对于豆棕油,处于相对偏弱的格局。
三、行情展望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已公开的信息编制,我们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自身投资经历及习惯、风险承受能力等实际情况,并完整理解和使用本报告内容,不能依靠本报告以取代独立判断。对投资者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意见、结论及预测仅反映报告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报告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长安期货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并保留一切权利。未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翻版、复制、发表、引用或再次分发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司版权。如征得本公司同意进行引用、刊发的,需在允许的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为“长安期货”,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本公司保留追究相关责任的权力。所有本报告中使用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均为本公司的商标、服务标记及标记。
责任编辑:李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