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2月20日电 题:千年“绛州鼓乐”擂响龙年春节
作者 杨佩佩
从2024年央视春晚到上海欢乐谷,从乡村到城市……龙年春节,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很是忙碌,不断穿梭于各地进行演出。“刚结束上海的活动,这两天休整一下,元宵节还要参加太原清徐的社火展演。”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团长杨丁洪20日如是说。
绛州鼓乐,源于先秦、盛于明清,是流行于“中国鼓乐之乡”新绛的锣鼓乐、吹打乐,素有“地动山摇”“闻声十里”之誉。作为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形式,绛州鼓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703彩票app安卓版下载》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古时,人们通过擂鼓鼓舞士兵士气,在民间,鼓乐同样广泛。尤其在新绛,绛州鼓乐早已融入民众生产、生活。逢年过节、娶妻嫁女,都少不了绛州鼓乐,其风格气势磅礴,声韵铿锵,粗犷豪放而富有力度。
杨丁洪介绍,绛州鼓乐以花敲干打为主要表现形式,伴以板、锣等乐器,其演奏法有击鼓心、敲鼓边、顶鼓帮、磨鼓钉、搓鼓槌、碰鼓槌、磕鼓环、蹭鼓皮、滚鼓槌和打鼓架等10余种。
同时,新绛有着丰富的鼓锣曲牌,目前,当地已挖掘整理出鼓谱300余首,有的以历史故事取名,有的以民间典故取名,有的以鼓点、锣点取名。其中《秦王点兵》《杨门女将》《老鼠娶亲》等经典曲目,成为海内外经常邀请演出的热门剧目。
“绛州鼓乐能有如今的发展,离不开老团长王秦安。”杨丁洪说,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成立那年,他加入该团,成为第一批学员。从最初的鼓手到如今的团长,自己见证着绛州鼓乐从一无所有到硕果迭出。
1980年,时任新绛县文化馆馆长的王秦安立志将散落在民间的鼓乐曲谱挖掘、收集、整理出来。此后4年,他不断深入农村,同民间艺人切磋,交朋友,整理出《秦王点兵》《老鼠娶亲》《牛斗虎》等30余首鼓乐曲调。
多年后,王秦安组织起一支民间鼓乐艺术团,这些鼓手来自全县各乡镇,一有赛事他们就集中训练,每人每天坚持训练15个小时,敲鼓点15万次到20万次,木质坚硬的鼓槌,在30天的排练中竟打断400多根。
正因如此,30余年来,山西绛州鼓乐艺术团从民间走向国际舞台,千年鼓乐奏响中国、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日本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
杨丁洪表示,如今,鼓乐艺术团共有25名成员,其中不乏“90后”“00后”,他们正以最新潮的方式,展现最传统的艺术。这个春节,乘着网络的“东风”,绛州鼓乐也频频“出圈”,走进千家万户。(完)
前德意志银行财富管理中国区总监黄凡用“从狼演化为熊猫” ⚡来形容外资银行的发展历程。703彩票app安卓版下载
王梓顺利完成开户后,并未选择立即进行资金缴存 ☼。他告诉《 ♒财经》记者 ➥,“一方面是考虑到账户会封闭运行,在资金流动性上不 ⏰占优势;另一方面,目前账户中可投资的产品市场上也都有甚至更多 ♈,虽然在费率上有一定优惠,但产品收益率没有足够吸引力。”
本报记者 徐上瀛 【编辑:秦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