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王题题)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热议话题。12日,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项关系祖国未来、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一项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万千家庭和睦幸福的民心工程。建议更加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并加快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护航体系。
近年来,中国在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协作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全国各地青少年因心理问题引发矛盾冲突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依然屡有发生。《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
为何如此?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安吉县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认为,当前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仍存在工作统筹不够有力、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专业力量配备不足三方面问题。
“通常,学校和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人格培养,对其心理需求关注远远不够。同时,不少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存在污名化或病耻感的错误认知,或是简单理解为青春期叛逆的正常表现。此外,《皇家彩世界www网址》青少年群体对心理健康问题认知度不高,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后往往羞于启齿,主动求助的意愿不强。”汪玉成指出。
而学校作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培养的主阵地,普遍存在心理健康专职教师配备不足、考核激励不够等问题,在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中小学尤为突出。
此外,汪玉成还指出,卫健、教育、科技、共青团、妇联等部门都各自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但领导统筹不够有力,存在分头治理、协同不紧、合力不强、成效不佳等问题。特别是政府、家长、学校之间信息不对称,存在“去医院就诊的学校不知道、家长知道的学校不知道、学校知道的家长不承认”等问题,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作体系。
因此,他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更加协同高效的领导架构,建立中央—省—市—区县—镇街—村社的完整工作体系;形成更加健全有力的共治格局;构筑更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营造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推进更加闭环有效的重点青少年帮扶行动,如建立政府、学校、家庭、医院、社会组织“平时联通、战时联动”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及早筛查发现心理健康高危的儿童青少年,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等形式,开展专业化定向式的心理抚慰、疏导等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衢州市中医医院副院长、九三学社衢州市委员会副主委陈玮也关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她建议,要形成全社会重视青少年精神困惑问题的氛围,同时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力度,增强大众心理疾病意识,消除病耻感。
此外,她还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系统建设的力度,如政府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资金,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阵地建设。
“当然也不能忽视了家庭教育工作对推动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作用。”陈玮说,政府可按照项目化运营管理方式,物色适合开展科学家教、家长培训等专业机构或社会组织,面向家长有计划、有规律的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育人,共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