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树军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对中国文明、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贡献,既有保障文明生存御强敌于国门之外的“钱学森之剑”,也有事关民族赓续长远发展的“钱学森之问”,还有探索人民新生前途命运的“钱学森之境”。
“钱学森之剑”
20世纪50年代中期,钱学森回国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开始以自力更生为主,为新中国研发尖端武器,堪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铸剑人”。80年代中期,钱学森立足中国长远发展,展望21世纪30-50年代,思考科学革命、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发展,及其所必需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系统科学对于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义。
2005年春夏之际,留美20年、回国50年的钱学森对中国缺乏科技创新人才忧心忡忡:“别人说过的才说,没说过的不敢说,这样是培养不出顶尖帅才的……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中国缺乏科技帅才,这一钱学森之忧被世人称为“钱学森之问”,这并非他在鲐背之年的突发奇想,而是他经年思考念兹在兹的大问题。钱学森在数十年前就认为,面向21世纪,中国需要学习并超越加州理工学院的理工结合模式、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教育模式,开辟理工教育历史上的第三个新时代,培养理工社会科学三结合的科技帅才。科技帅才既要有深厚的数理基础、丰富的工程技术知识,又要懂得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既要知识面广,又要有哲学头脑,要能团结人;既要在制定方针时“举重若轻”,又要在落实行动中“举轻若重”。
“钱学森之境”
既然一切大规模活动都离不开系统和信息,与之密切关联的脑科学、思维科学、智能机、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也将必然是一个大成智慧系统工程,旨在把中国人变成能适应并利用信息环境这一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新人类”。“钱学森之境”因此具有了社会革命的意义。
钱学森把灵境技术视为将会在21世纪大发展的下一次技术革命。信息情报科技、第四医学、人体科学、开放的人机环境系统工程、信息集成技术和实时宇宙信息技术,共同构成人工虚拟现实技术,形成人机结合的感知体系,也就是灵境技术。灵境系统将推动人机结合从第一阶段走向第二阶段,催生人机结合的感受,把人机结合变成融合,催生人机结合、优势互补的“超人”,培养科技帅才,培育哲学意义上“爱、智、慧”的“大成智慧者”。
钱学森认为,“大成智慧者”的智力、效率和适应力都将大大提升,这将是又一次社会革命。通过大成智慧教育,人皆有硕士及以上文化水平,信息网络把人都紧密连在一起,社会客体和社会主体走向一体化,每一个人一方《各种彩票平台邀请码》面能更充分发挥他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又能更好地协同。这就像人的大脑一样,每个人犹如一个大脑中的细胞,在一体化的社会主体中工作。
可见,从1955年到2005年,从“钱学森之剑”到“钱学森之问”,从“钱学森之问”到“钱学森之境”,钱学森的初心未改。从计算机技术革命到灵境技术革命,从信息化社会走向智能化社会,计算机技术所创造的互联信息网络,与灵境技术所提高的人类创造能力一道,构成钱学森所说的“大成智慧系统工程”,这一切既发生在信息环境之中,也发生在现实世界之中。信息环境不仅是给人便捷感、集成感、超时空感的人为景观,而且是给人智能感、临境感乃至超人感的灵性之境。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