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再远,读书是前途
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
父亲的话
他自己也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开始
只要回家就会去劝学
他要告诉更多人“读书有用”
01
杨孟平是华东理工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生
来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会东县铅锌镇
那里矿产资源丰富
小时候
大山里的孩子会把书包里的书都拿掉
用书包去背矿
一天就能挣好几十块钱
读书是深不见底的投入
并不划算
读初一时
杨孟平班上有62个学生
到毕业前只剩下40多个
杨孟平很幸运
有支持自己的父母
父亲和他说
“路再远,读书是前途,
矿再近,不能背一辈子”
杨孟平自己也够努力
2015年,他成功考入华东理工大学
02
从四川大凉山里的乡村
到繁华都市上海
2000多公里的求学路
汽车加火车
杨孟平需要走3天
上大学后
学计算机专业的他
第一次接触电脑
而很多同学都已经学过编程了
他说
“没有人生来就什么都会,不懂的就多花时间搞懂”
四年之后,成绩优异的他
被保送华东理工大学
人工智能方向硕博连读研究生
这个来自大凉山的“95后”青年
通过不断努力
完成了自身的蜕变和成长
读书有用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空洞
却点点滴滴都写在他的生活里面
03
在上海求学期间
杨孟平始终没有忘记家乡
大山里的孩子
缺的不是勤奋
只是没有一个人点亮他们心中的那盏灯
从2015年开始
他每年坚持回乡
从事劝学扶智的社会实践
用自己的求学经历
告诉大家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2019年
杨孟平带领的华东理工大学 “心灯”实践团队
带着VR一体机、智能车等先进设备
攀爬2500多级钢梯
来到大凉山深处的5个村庄、8所学校
开展以科技体验为主的夏令营
早上8点准时开始的活动
6点多就有小朋友在等候了
一个彝族小男孩到的最早
课后
这个孩子用力在纸条上写道
“收获知识,收获科学!”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近8年来
他一直致力于家乡大凉山的“控辍保学”
累计影响帮助2000多名学生
曾在暗光下打开课本的他
也成了提灯人
只有今日埋下一颗种子
他日才能长出参天大树
这是坚持返乡劝学的意义所在
更是杨孟平牢记于心的那句话
读书是有用的
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