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日韩不卡综合,内射在线Chinese,日韩综合一卡二卡三卡死四卡 ,国产精品久久午夜夜伦鲁鲁

给大家科普一下u9彩票官网入口

发布时间:2025-01-02 01:25

  新华社北京1月19日电 题:世纪战“疫”的中国答卷

  新华社记者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这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

  三年前,大疫突袭。2020年1月20日,正在云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防与放、义与利、危与机,发展与安全、一域与全局、国内与国际,对一个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而言,三年来,世纪战“疫”的每一步抉择,都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

  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国经历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

  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中国经受住了一次次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

  尽己所能助力各国抗击疫情——中国以实际行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面对世纪疫情的跌宕反复,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14亿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凝聚起磅礴力量,有效处置100多起聚集性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1000多个日日夜夜,最艰难的时刻,我们挺了过来!历史铭刻下非凡的中国抗疫答卷。

  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3年1月1日上午,新的一年,迎来新的希望。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内,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呱呱坠地。从社区到医院,所有人同心协力,确保感染新冠病毒的高危产妇顺利分娩,守住了这份来之不易的幸福。

  过往的努力与坚持,正是开启新阶段的序章。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习近平总书记发表2023年新年贺词时的温暖话语直抵人心。

  犹记得三年前的那一幕: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中南海怀仁堂。习近平总书记表情凝重:“大年三十我夜不能寐。”

  彼时,大疫突袭,汹涌而来。

  在这场大考中,不同国家有不同的选择。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中国声音明确而响亮。

  “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面对疫情之险,这是我们的选择。

  2020年1月23日,因生命之重,“九省通衢”的武汉毅然“暂停”。

  隔一座城,护一国人。为防止病毒蔓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断决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数十次会议研究决策,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

  呵护好14亿多中国人民的生命健康,就是比天还大的事。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刻,2020年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程前往武汉,一席话温暖而坚定:“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

  这是举世震撼的八方驰援。4.26万名白衣战士逆行出征,多地重症救治专业人员尽锐出战,800余万件防护服、超过7万台医疗救治设备紧急调度……

  这是生命至上的全力以赴。16座体育馆、会展中心紧急改建方舱医院,以非常时期的关键之举,托起轻症患者“应治尽治”的希望;十多位医护人员围着一个重症病人转,国家级专家联合巡诊;从出生30个小时的婴儿到百岁老人,一个都不能少,一个也不放弃……

  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中国有效保护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常态化防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动态清零”总方针。

  2021年,德尔塔变异株带来的疫情一度波及20余个省份。

  中国立足快速和精准,快速检测、快速流调、风险分类、封控管理、大规模转运,有效处置30余起聚集性疫情。

  有外媒评价,中国是全球唯一控制住德尔塔变异株传播的国家。

  奥密克戎《u9彩票官网入口》变异株席卷全球,战“疫”刻不容缓。

  2022年3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部署从严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面对疫情延宕对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

  中国成功处置多起聚集性疫情,打赢大上海保卫战。

  三年来,中国有效应对了五波疫情冲击。在全球人类发展指数连续两年出现下降的情况下,中国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提升了6位。

  “在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面对百姓之忧,这是我们的选择。

  2023年1月4日,中国首个体外膜肺氧合治疗(ECMO)产品获批上市,让人们回想起三年前那场争分夺秒、跨境接力的紧急大驰援:

  早一分钟用上,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历时不到17小时,行程近万公里,两架飞机接力飞行,16台ECMO从德国法兰克福经北京运抵武汉;从中央到地方,全国紧急调配近80台ECMO直奔武汉。

  从生命救治到生活保障,点点滴滴竭尽所能,因为“人民”二字重若千钧。

  从武汉人喜欢的“活鱼”,到上海人的当家菜“上海青”,一件件小事,是心系人民、为民着想的缩影。

  战“疫”,既有一家一户的小账本,也有事关国家发展的大账本。

  集中收治的新冠患者治疗费用由国家承担;加强疫苗、检测试剂和药物研发等科技攻关;全民免费接种疫苗,新冠治疗药物纳入医保……

  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目前,全人群新冠疫苗全程接种率超过90%;全国社区医院超过2600家,村卫生室近60万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近百万个。

  “要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面对决策之艰,这是我们的选择。

  “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事关千家万户,是最基本的民生。

  2020年初,流动的中国按下“暂停键”。面对严峻形势,人口大国水不停、电不停、供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

  2021年秋,疫情突袭内蒙古额济纳旗,这个“面积比省大,人口比县少”的地方,滞留近万名游客。

  居家抗疫、风险分类……一系列精准防控措施迅速落地,保障游客安置返程,上百名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

  在病毒猖獗时期,中国顶住了一轮又一轮疫情冲击,最大程度降低了新冠病毒感染造成的重症率和病亡率。

  当病毒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危害减弱,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减轻时,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主动作出一系列重大调整。

  “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2022年11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

  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再到“乙类乙管”,防控重心已经从防感染转移到医疗救治上来,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我们采取有力有效措施,最大限度护佑人民生命健康,减少疫情对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中国三年抗疫的不变遵循,是中国伟大抗疫斗争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共产党对14亿多人民的庄严承诺。

  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岁末年初,浙江湖州。依据基础疾病、疫苗接种、感染后风险程度等,以红、黄、绿三色,对全市52万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分类。

  根据疫情防控新任务,中国加速对1.9亿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分类分级健康服务。

  面对世纪疫情,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大防控效果,中国人民在艰苦卓绝的奋战中书写下不凡答卷。

  识变应变,始终掌握战“疫”主动权——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中国以宁可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也要对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的巨大勇气,对湖北省和武汉市果断采取史无前例的全面严格管控措施。

  实施大规模公共卫生应对举措,各省区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延长春节假期,大专院校、中小学推迟开学,全国两会推迟召开……中国果断作出一系列决策。

  经过3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果,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2020年4月底,中国进入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

  2020年夏天,局部地区出现聚集性疫情。2021年、2022年,全球经历数波大流行,输入病例让国内疫情防控承受巨大压力。

  全面激活应急指挥体系,组建流调专家队;从严从细强化重点环节和重点人员管理……与疫情对垒,要在关键要害处集中发力。

  疫情“破防”多由境外输入引发,中国精准完善口岸城市疫情防控机制:划定缓冲区,实行差异化管理;一口岸一对策,实行非接触式货物交接模式……外防输入“篱笆墙”不断扎紧。

  在一场场与病毒的遭遇战中,立足抓早、抓小、抓基础,我们筑起一道道坚固防线,在常态化防控中有效减少了疫情发生。

  面对前所未知的新型传染性疾病,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期间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到2023年1月印发第十版诊疗方案、第十版防控方案……疫情防控始终坚持稳中求进、走小步不停步。

  与病毒较量,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

  科学,是战“疫”的治本之策。

  “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

  新冠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加快科研攻关,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力争早日取得突破,尽快拿出切实管用的研究成果。

  与病毒赛跑,中国科技战“疫”争分夺秒。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第一时间聚焦五大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开展科研攻关。

  8天内判定病原体,16天内完成检测试剂盒优化……科研人员设立专班,挂图作战。

  5条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疫苗研发。中国已有5款灭活疫苗、2款腺病毒载体疫苗、5款重组蛋白疫苗、1款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等13款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

  多路径研发迅速遴选治疗药物。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筛选出“三药三方”等临床有效方药;多种药物或疗法纳入诊疗方案;附条件批准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片增加治疗新冠适应症注册申请;经过应急审评审批,附条件批准新冠病毒治疗药物奈玛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莫诺拉韦胶囊进口注册……

  启动新冠疫苗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采用核酸和抗原检测相结合,扩大负压救护车、呼吸机、医用防护服等救治设备及物资生产……加快研判疫情形势,强化协同推进,强大科技支撑助力中国抗疫。

  “三年来,我们在不断增强医疗救治能力的同时,努力提高平战结合的防疫能力。”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截至2022年底,全国重症医学床位总数21.6万张,可转换ICU床位13.5万张;全国共有血液透析单元17.5万个,无创呼吸机9.8万台。

  实事求是,因时因势优化完善防控措施——

  密切跟踪病毒变异特点,时时关注疫情演变态势。三年来,中国始终坚持把握好世纪疫情应对的变与不变。

  2022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作出战略指引:“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

  2022年10月,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库。

  一个个急诊、重症和死亡病例标本,从哨点医院抽样采集,经过基因组测序,大量数据汇集到一起。奥密克戎变异株导致的感染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加,最高可“1传21”。

  2022年11月10日,深秋的北京。一场非同寻常的会议,在中南海召开。

  听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汇报,研究部署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这次会议上,党中央作出重大决定。首次提出的二十条优化措施,向海内外释放中国因时因势、主动优化防控政策的鲜明信号。

  2022年11月,“二十条”公布,在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14亿多人口的中国,不同人会有不同诉求,广泛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成为防控策略调整的关键。

  2022年12月,“新十条”出台,结合各地疫情应对中积累的经验和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措施。

  围绕医疗救治、重点物资生产保供、交通运输保障、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养老机构管理保障等疫情防控重点,多部门加大工作部署,推动落实落细,为防控措施优化完善做准备。

  2022年12月26日,中国宣布自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这是党中央在统揽全局、综合研判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三年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为我国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准备赢得了宝贵时间。根据疫情形势,主动调整防控策略是科学、及时、必要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有关负责人表示。

  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是危机治理的制胜之道。

  2023年1月17日,中国发布2022年经济数据——

  面对疫情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经济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车水马龙、机器隆隆、烟火气升腾……穿越疫情的阴霾,流动的中国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防疫关乎生命,发展关乎生计。如何统筹处理好二者关系,考验智慧与治理水平。

  兑现庄严承诺——全力以赴应对疫情大考,统筹兼顾彰显发展定力。

  2020年疫情暴发之初,摆在中国面前的是一个艰难抉择:既要以举国之力应对罕见疫情冲击,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又要全力保障发展,确保“十三五”顺利收官,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2020年春天,两场规模空前的重要会议,让世界看到中国在统筹兼顾中展现出的大国治理智慧。

  2020年2月23日,抗击疫情战斗如火如荼时,一场覆盖全国17万县团级以上干部的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变压力为动力、善于化危为机”。

  不到两周后的2020年3月6日,党的十八大以来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冲锋号令:“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

  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勇开顶风船——坚持高效统筹、稳中求进,最大限度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盘。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发展,以科学之策应对非常之难。

  走进山东乐陵市启润轮胎(德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景象。几个月前,这家企业一度面临资金链紧张困扰。

  “我们第一时间享受到了909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企业负责人表示,“没有政策的及时雨,这个坎可能就过不去了。”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千方百计稳住基本盘。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政策,加大金融系统支持力度。坚持全国一盘棋,打通货运物流梗阻,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

  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民生。重点保障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活医疗物资供应。绷紧粮食和能源安全弦,实现粮食生产“十九连丰”,综合施策确保能源供应稳定、价格平稳;

  ……

  2022年,具有强传染性的奥密克戎变异株迅速蔓延。3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三年来,中国经济保持4.5%左右的年均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以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非凡实践,解答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难题。

  善谋大棋局——把握主动、着眼长远,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0年春天,疫情防控关键时刻,从武汉回来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又前往浙江,来到宁波舟山港,一路调研一路思考。

  “我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把握大势、着眼未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系列重大部署相继推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加速落地。

  “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道出了一个大国对危与机的思考与实践。

  传统产业受疫情冲击之时,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网络购物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彰显创新魅力和发展潜力。

  立足两个大局,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乃至2035年发展蓝图;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启了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的远征。

  以新发展理念厚植发展新优势,以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新活力,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一系列大手笔大方略,擘画中国广阔的发展前景,激发深厚、澎湃的发展动力。

  携手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2023年1月14日,越洋电话,联通了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与世界卫生组织。

  通话中,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高度赞赏中国政府新冠疫情应对努力,感谢中方与世卫组织长期进行疫情技术交流、分享疫情信息数据。双方一致同意继续加强疫情防控技术交流合作,共同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整个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

  寰球同此凉热。面对疫情造成的多重危机,是并肩奋战还是隔岸观火?是同舟共济还是以邻为壑?是雪中送炭还是落井下石?考验人类的良知、智慧与勇气。

  “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中方采取的强有力措施,不仅在对中国人民健康负责,同时也是对世界公共安全的巨大贡献”“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

  疫情暴发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要倡议,郑重宣示中国愿同国际社会团结战“疫”的鲜明立场。

  基于“天下一家”理念,在自身疫情并未完全缓解的情况下,中国即尽己所能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展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信义与担当。

  这是风雨同舟的中国行动——

  当地时间2021年3月20日,中国向哥伦比亚提供的第三批新冠疫苗运抵哥首都波哥大。正在外地考察的时任哥总统杜克举行特别仪式,向全国播出习近平总书记视频讲话。

  疫苗是应对疫情的关键武器。2020年5月18日,在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视频会议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布: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在中国国内开展接种的同时,一批批疫苗如及时雨般运往世界各地。截至目前,中国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

  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抗疫医疗专家组,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国际组织共同举办疫情防控技术交流活动300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全球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充分展现中国胸襟、中国力量。

  这是开放透明的中国态度——

  2023年1月6日,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4号,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一场别开生面的专题吹风会在这里举行。

  中国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是否会出现新的变异毒株?中国防控政策调整是否得到了世卫组织认可?中方将如何更好地向其他国家提供中医药支持?……

  面对与会驻华外交官提出的问题,国家卫健委有关部门负责人、疫情防控和诊疗专家等一一作答。相关实录通过互联网向海内外公布。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自疫情暴发起,中方就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态度,向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等主动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病毒基因序列,邀请世卫组织专家来华考察,通过多种渠道回应海内外关切。

  北京协和医院专家文章登上《欧洲心脏杂志》,向国际同行提供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路线图”;钟南山、王辰院士等分别与欧洲呼吸学会负责人、欧洲医师视频连线;张伯礼、黄璐琦院士等中医专家远程“把脉”多国疑难病例,向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介绍中医药诊疗方案……中国抗疫经验毫无保留向世界分享。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中联部专题吹风会、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相关省区市发布会、驻外使领馆吹风会……从首都到各地再到海外,三年间,数千场发布会举行,各类问题应答尽答。

  2023年1月5日,中国在院新冠阳性重症患者达到峰值,之后连续波动下降,近期中国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近6万例,平均年龄80.3岁……

  坚持实事求是、开放透明,中方还将按照“乙类乙管”传染病有关规定,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这是共克时艰的中国贡献——

  当地时间2020年4月14日,德国北威州杜伊斯堡港货运场站迎来十多天前从武汉始发的X8015次中欧班列。

  如同“生命通道”和“命运纽带”,中欧班列不仅为携手抗疫增添信心,也宣示着中国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决心。

  世纪疫情,给本就不景气的世界经济和全球发展蒙上新的阴影。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粮食安全、教育、就业、医药卫生等民生领域困难重重……

  面对各国人民呼声,中国坚持“团结抗疫和复苏经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在同国际社会团结抗疫的同时,以自身开放合作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强劲动力。

  2020、2021、2022……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广交会等“四大展会”年年如约而至;21个自贸试验区覆盖东西南北中,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中老铁路、克罗地亚跨海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捷报频传,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迈出新步伐……

  着眼于有效推进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21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全球发展倡议。一年多来,倡议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等多个国际组织支持。

  2022年2月20日晚,国家体育场。盛大焰火腾空而起,绽放出“天下一家”字样。举世瞩目的北京冬奥会圆满闭幕。这场简约、安全、精彩的盛会,为疫情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勇气与力量。

  中国人民以同国际社会团结战“疫”的行动宣示:我们愿同各国人民一道,风雨无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

  汇聚万众一心向前进的磅礴力量

  2023年1月1日清晨,北京天安门广场晨光初露。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

  “过去的一年,大家都非常不易。新年新气象,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一名专程从上海赶到北京观看新年升旗仪式的年轻人激动地说。

  向着国旗、向着朝阳,人们目光坚定、满怀憧憬。

  战“疫”已三年。三年,于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于历经整个艰苦卓绝抗疫过程的14亿多中国人民而言,却又何其刻骨铭心、何其荡气回肠!

  三年抗疫斗争伟大实践雄辩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走进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抗疫专题展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面高悬的鲜红党旗。这些旗帜来自祖国四面八方,但都写有共同的名字——“党员突击队”。

  史无前例的世纪疫情面前,是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多中国人民力挽狂澜、共克时艰: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领导组织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会战,迅速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9000多万名共产党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40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挺立一线、凝聚力量,鲜红的党旗在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

  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

  ……

  三年来,从突发疫情应急围堵,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大上海保卫战……中国共产党以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成为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最可信赖的依靠!

  三年抗疫斗争伟大实践雄辩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

  1月7日,2023年春运第一天。武汉火车站人头攒动,旅客们拖着大包小包走进候车大厅,满怀期待踏上回家之路。

  “我经历过武汉站一天发送旅客15万余人次的客流高峰,也见过门可罗雀时的冷清。”看到车站内熙熙攘攘,已工作十余年的武汉站值班站长张利民振奋地说,“站里人气回来了,越来越热闹了。”

  回想起武汉抗疫最艰难的时刻,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重点医疗物资和生活保障物资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汇往湖北。

  “我有熔喷布,谁有口罩机?”生产企业火力全开,数以千计企业跨界转产,全国口罩产量迅速从日产800万只提高到日产过亿只。

  争分夺秒生死竞速,不到24小时绘出设计图纸,近千台大型机械同时作业,成千上万名工人彻夜奋战,仅用10天时间就建成可容纳1000张床位的火神山医院。

  ……

  从荆楚大地到万里神州,三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因时因势调整优化防疫政策,最大程度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展望未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善于运用制度力量应对风险挑战冲击,我们就一定能够经受住一次次考验,化危为机、浴火重生。

  三年抗疫斗争伟大实践雄辩证明,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必将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

  北京协和医院,重症医学专家杜斌在ICU病房中紧张忙碌着。这里的救治和护理工作,24小时不舍昼夜、365天全年无休。

  2020年疫情暴发时,杜斌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重症医学专家,1月18日即奔赴武汉一线指导危重症救治。武汉战“疫”告捷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辗转全国多地指导救治,再次回家已是387天之后。

  争分夺秒的努力和付出,换来更多新生与希望。

  三年来,14亿多中国人民在世纪疫情面前同呼吸、共命运——

  “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全国400多万名社区工作者坚守在65万个城乡社区,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投入志愿服务,各条战线的抗疫勇士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共同铸就了伟大抗疫精神,书写下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习近平总书记温暖而坚定的话语,道出了中华民族一次次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力量源泉。

  今天,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虽然疫情还未终结,但升腾的烟火气、熟悉的年味儿,已经在神州大地氤氲开来,汇聚成迎接美好新生活的壮阔暖流。

  “现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依然处在吃劲的时候,但曙光就在前头,坚持就是胜利!”

  习近平总书记在癸卯春节前夕向全国各族人民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