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8月6日电(记者 张尼)化疗、化疗、还是化疗……20多年前,刚刚回国的江泽飞面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时,除了化疗这一种手段,几乎别无他法。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生命进入倒计时。
2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的他,在迎战这一疾病时,不再束手无策。
从模仿到领跑,这位一线临床专家见证了国产创新药《49c彩票网旧版本下载》的蝶变。
打破“无药可用”困境
几年前,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位患者,年轻的高校女教师不幸患上三阴性乳腺癌,为了治病她四处求医,甚至凑钱前往美国寻求治疗方案……然而,有限的医疗手段最终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作为国内权威的乳腺癌治疗领域专家,江泽飞接触过不少类似患者。相比于过去的无奈,如今应对疾病,患者和医生都变得更加从容。
江泽飞回忆,大约20多年前,对于国内乳腺癌患者来说,抗HER2治疗几乎没有药,10年前,也只有一两个药物可以选择。现在,每一个阶段的治疗药物都有很多选择,所有可用药物的数量已经达到10余种。
“甚至有些医生形容原来是‘无药可选’,现在到了‘很难选择’。”
江泽飞告诉中新健康,过去,从医生参加国际会议听说药物信息到国内患者真正使用上,可能要8到10年的时间;而现在,这一时间缩短到了1到2年。
除了进口药物,国产创新药也正成为患者治疗手段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国内包括吡咯替尼等在内的一批治疗药物相关适应症获批。就连人们谈之色变的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也有了突破。
今年6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PD-L1阳性(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也让三阴免疫无药可用的困境被打破。
“目前我们治疗乳腺癌临床使用的国产药,占比能达到70%左右。” 江泽飞说。
用得起,才是好药
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对于国内患者来说,药物的可及性也大大提高。
江泽飞举例,有一款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帕妥珠单抗,在美国不少患者也不能医保报销,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10万美元,而在中国,这个药的费用已经降到了一年6万人民币,并且纳入医保报销。
这样的价格差异造就了一个特异的现象。2010年前后,美国这款药适合病人的使用率大概在60%多,十多年过去,如今美国患者的使用率还是60%多,但是中国患者的使用率已经从过去的5%-10%上升到了现在的70%,合理用药也大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亦有同感。她向中新健康介绍,以特瑞普利单抗作为三阴性乳腺癌获批适应症为例,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大概在3万至4万元人民币,而同类药物国外的费用要100万元人民币。
“再好的药物、疗效再高,如果价格不可及,对于临床应用和落地、包括指南的制定来说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值得庆幸的是,国内药企过去这些年在药物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殷咏梅说。
在江泽飞看来,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促使企业降价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国内仿制药出现,带动了很多进口原研药降价;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药后,也掌握了自主定价权。
“过去,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和那些经济上不够富裕的患者,来看病的少,用得起药的更少。现在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只要能挂得上号,我们可以提供合理可及的治疗方案了。” 江泽飞说。
从模仿到领跑
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创下新高,共有34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创新药20个。
江泽飞说,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的突破性进展,就是从简单的模仿、仿制,到基于某一个靶点结构的改变。一开始只是结构改良,使这个药物的毒性更低、疗效更好,到了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新型的药物出现。
“一个趋势是,越是新一代的药物,比如抗体偶联药物、靶向HER2药物、免疫药物,我们自己的创新药越多。”
随之变化的,还有患者的治愈率。
“这十几年来,我国乳腺癌患者总体的治愈率提高了大约10个百分点,从原来的70%多提高到了80%多。”
江泽飞说,数据的提升离不开国内早期诊断普及、治疗方法增多、疾病管理更合理这些关键因素。当然,这一数据距离发达国家90%多的治愈率大概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至于三阴性乳腺癌,他说,如今免疫治疗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目前还缺乏更多的产品,并且现有产品也没有纳入医保。
“希望通过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发现更多靶点、更多新药,也希望一些好的产品能尽快通过行业政策的调整获得批准,同时能以更低的价格惠及患者。”(完)
景顺全球市场策略师Brian Levitt表示:“有明 ❌显的迹象表明经济正在放缓,正如今天的待售房屋销售降至有记录以 ⛶来的第二低水平所证明的那样。房屋销售历来是经济活动的良好驱动 ♉力,因为房屋销售支持着许多其他行业。与此同时,由于美联储继续 ✅发49c彩票网旧版本下载出鹰派立场的信号,利率将会继续上升。简而言之,投资者希望出 ♑现众人期待的软着陆,但挑战仍然存在。”
近期 ♉,随着多地疫情感染趋近峰值,继“一剂难求”、“一罩 ❗难求”、“一盒难求”之后,“一仪难求”来了,血氧仪成为紧俏的 ♉防疫产品。
本报记者 盛和煜 【编辑:耶律洪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