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重庆9月28日电 (记者 钟旖)“丹函萃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藏古籍文献展”28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展出。
据介绍,为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延续中华民族的千年文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与重庆图书馆依托各自馆藏,携手合作,从馆藏珍贵古籍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藏书及展品150余套,并辅之以其他珍贵文物,特意推出此展。
展览分“古籍起源”“刻本大观”“川渝旧籍”三个章节,集中向观众展示巴蜀藏书的蔚为大观。
“与诸多古籍文献展不同,展览更注重讲述古籍背后的故事,展现古籍文化的传承及源远流长。”策展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刘兴亮表示,一部部珍贵的古籍,已成为中华文明历史长河的深层文化密码。“我们希望通过展览,让更多人一起关注古籍、保护古籍,共同传承这一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让古籍中的文字产生新的活力。”
记者在现场看到,南宋刻本《通鉴纪事本末》、元刻本《纂图互注荀子》等珍贵古籍吸引不少观众驻足品读。
重庆图书馆研究馆员、重庆市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志昆介绍,展览通过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绢帛、纸张等文物,以及早期使用的古墨等实物,全面展示了中国古代书籍载体和书信形式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视觉性。此外,展览的古籍版本包含北宋、南宋、元明清的刻本、活字本等,一应俱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此外,展览还特别展出不少巴渝地区的刻本,对于激发重庆市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免费开放至2024年2月25日。后期,展览还将举办相关普及讲座,包括家庭古籍日常保护、自藏古籍鉴定常识等,助力古籍传承。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文创部设计师刘念介绍,为让《56娱乐-购彩大厅》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古籍文献的魅力,该馆还以展览为灵感开发出10款文创产品,包括明信片、团扇、咖啡、活字模板等丰富种类。(完
公开资料显示,1984年 ➦,国务院在沿海12座城市设立了 ⛷首批14个国家级经开区。随着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级经开区 ♒布局也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展。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国 ⏰的国家级经开区数量已达230个 ♏。56娱乐-购彩大厅
商管“软着陆”56娱乐-购彩大厅
本报记者 高玮 【编辑:土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