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人权治理,中国为何行?
中新社记者 文龙杰
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人权事业不断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内因。
昨天,传统文化理念奠基之。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把“人”摆在社会和价值体系的中心位置,历来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不仅传承了中华传统民本思想,而且深化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中国的人权治理实践是由既具共同价值、又具中国特色的独特人权理念来引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走出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发展道路,并创造性提出“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等理念。
今天,当代进步实践发展之。
生存是一切人权的基础,是人处于首要地位的基本权利。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始终为人民健康矢志奋斗,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
1952年底,烈性传染病(鼠疫、霍乱、天花)、肺结核、黑热病等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旧中国每年疟疾发病人数达3000万左右,1958年发病人数已降至78万;全国12个省份流行近百年的血吸虫病,在半数以上的流行区基本被消灭。
1972年,屠呦呦团队成功提取出新型抗疟药青蒿素。这项科研成果被广泛运用,挽救了世界上数百万名患者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从世卫组织衡量各国健康水平的3个公认指标看,人均预期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22年的78.2岁,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4.9‰,孕产妇死亡率由150/10万下降到15.7/10万。目前,中国民众健康水平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贫穷是实现人权的最大障碍,发展是推动中国人权治理实践的发力点。经不懈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在现行标准下摆脱绝对贫困,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史无前例。
“人权要通过行动来实现”,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罗伯特·沃克(Robert Walker)指出,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关注个体和家庭层面的贫困,“消除绝对贫困是对人权最好的保障”。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中国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更加优质均衡,学前教育资源总量迅速增加,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基本均衡发展,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明天,未来文明对话共享之。
战胜疾病,消除贫困,发展教育,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各类特定群体权益获得平等保障和特殊保护。这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是维护基本人权,知行合一的充分实践,也是世界人权史上的发展奇迹。更重要的是,其展现了中国人权的丰富内涵、价值追求和理论意义,既把人视为权利保护的客体,又把人视为实现权利的主体,旨在实现人的整体性价值。
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充分说明,尊重和保障人权必须在坚持人权普遍性原则基础上,走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正如《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所指,各个国家都有义务促进和保护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同时,在对待人权问题上必须考虑民族特性和地域特征,以及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现实背景。
人类文明丰富多彩,各国人权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在人权问题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当前,全球人权治理仍面临规范失效、机制失序、公平失衡等问题。实现人人享《十大彩票娱乐》有人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各国面对各不相同的人权方案,应相互理解,推动交流互鉴,加强彼此合作。
中国致力于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真正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包括人权在内的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适逢《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中国人权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为推动全球人权事业发展贡献中国经验、中国理论和中国智慧,为实现《世界人权宣言》和《维也纳宣言和行动纲领》确立的人权目标不断注入新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