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王羲之诞辰1720周年。近日,记者沿着书圣归隐的足迹,探究这方宝地何以墨香千年。
几十座老台门、数百米九曲水圳、千余米鹅卵石街巷,行进在王羲之嫡传后裔王氏聚居地——金庭镇华堂村,移步换景,古色古香。村庄不大,随机步入一座老台门,只见长辈正教小朋友写毛笔字,一幅幅佳作挂满了厅堂。
据史料记载,王羲之隐居后,在金庭一带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等,也由此,当地书法兴起,后裔大多擅长书画。而今,华堂村也有一个现象——人人会写书法。
“我小时候就在这里练书法,现在不仅是本地孩子,越来越多外地小朋友也来学基本功。”虽已年过花《凯发k8555》甲,但王羲之第55代后裔王德忠仍坚守在村里,传授书法技艺。王德忠受访时说,从东晋时期至今,该村已有5000余位王羲之后裔,作为其一,他见证了古村变迁、游客增多,也期待通过书圣的“吸引力”收获更多“粉丝”。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受访时谈及,王羲之将金庭作为人生的归隐之所,《十七帖》等许多名帖都在金庭所作,千百年来中外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可以说这里“自带流量”。
随着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持续推进,20年来,万千美丽乡村涌现,华堂村也找到乡村振兴的密码——以墨香引流,让“流量”变“留量”。
华堂村、金庭观、书圣殿、晋王右军墓……金庭一带的绿水青山间,处处洋溢着诗书墨香,不乏书圣“印记”。
眼下,在华堂村一侧,由历史建筑改造而来的王羲之艺术馆崭新亮相。馆内集结了来自中国香港、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件书法篆刻作品,各地书法爱好者以不同笔墨寄情书圣。
为引流、留人,这些年当地集合力发展乡村,比如保护修缮中国重点文保单位——王氏宗祠,修建王羲之家训综合馆,打造村里首家民宿“华堂·墨问”,王羲之第56代世孙、乡贤王荣富还捐资1000多万元人民币建造华堂村综合大楼等,让乡村焕发新生机。
“非常过瘾!”这是逛完华堂村及周边后,山东语文教师徐红的第一感受。徐红从小热爱书法,让她没想到的是,“后人能把王羲之留恋的‘世外桃源’保护得那么好,又独具书法特色,我会把所见所闻告诉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