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总结2022年人身险产品日常监管、产品问题通报等工作基础上,银保监会汇总编制并下发了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
整体来看,2023版人身险产品“负面清单”共有90项违规行为“上榜”。相较2022年版人身险“负面清单”,今年又新增8条内容,涉及备受市场关注的增额终身寿险减保规则、投资收益假设、定价附加费用率假设,以及养老年金产品、慈善赠药等条款。
此前,银保监会曾表示,各险企应当严格对照历次通报内容和“负面清单”中的问题进行自查,对于其他公司产品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引以为戒,及时变更、停售类似产品,已经造成不良影响的,要及时报告、认真整改,不能存有侥幸心理。
2023年伊始,保险业“走马换将”频频上演。
据统计,银保监会机关和银保监局本级两周内已发布涉及保险公司总部的14人次董监高任职资格批复公告。其中,两家头部互联网保险公司和三家财险公司“换帅”。此外,还有多家公司迎来“新掌门”,任职资格尚待批复。
银保监会月初发布公告,分别批复核准融通财险董事、总经理施强和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的任职资格;浙江银保监局批复核准浙商保险总经理蒋照辉的任职资格。
随着我国保险业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外资保险巨头正持续加大在中国保险市场的布局力度。
去年以来,德国安顾、美国保德信、西班牙曼福再保险公司等多家国际知名保险公司通过收购股权、成立分公司、增资等方式加码中国保险市场。去年年底,安达保险实现了对华泰保险的完全控股,华泰保险集团由此成为国内第一家“中资”转“外资”的保险集团。与此同时,中德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获准更名为“安联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合资转外商独资的寿险公司。由此可见,尽管2022年保险行业增长承压,但对外资的吸引力却有增无减,彰显了国外投资者对我国保险市场的信心。
保险业对外开放并非朝夕之功,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成果源于各项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打下的扎实基础。2018年以来,监管部门先后三次出台了34条开放措施,大幅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基本实现中外资业务范围一致,拓宽了重要金融领域的中外合作。目前,保险业外资股权比例限制已经全部取消,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外资独资人身险公司、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相继成立。
责任编辑:张文《正版免费资料大全管家婆》
在补贴政策到期后,东风旗下降价车型将何去何从也被业界关 ⏰注正版免费资料大全管家婆。“大幅降价的效果很明显,但对品牌确实是一种伤害 ⛔,优惠活动 ♋到期后,品牌恢复到正常的价格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张翔对记者表 ♎示。
所谓高调,他在2022年7月备案私募管理人,首发产品后 ✍便直接升入百亿私募阵营。
本报记者 菊地凛子 【编辑:奇拉维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