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本身到此尘埃落定,但争议却难以止息。
首先可以确定的是,杨鼎新的行为和他遭受的处罚是匹配的。职业棋手有质疑的权利吗?当然有。但质疑对方作弊,这是一个很强力的指控,谁主张谁举证,杨鼎新有义务拿出相应的强力证据。杨鼎新没有拿出证据,而是要求李轩豪和他下20盘棋,这就是在要求对方举证,既有欠公允,真下20盘棋证明效力又如何,也需要打上一个问号——完全有可能出现其他质疑者照葫芦画瓢,40盘、60盘,如何应付得过来?
而且,杨鼎新的“单挑20盘”,更像是质疑的一部分,而不是求证的手段。而且,他是一位世界冠军级的棋手,具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这种简单粗暴的质疑方式,既是对被质疑当事人的语言暴力,更是一种很糟糕的示范。
有人说,杨鼎新作为一名顶级棋手,对于作弊有相当的发言权。在杨鼎新看来,李轩豪的很多着法,和AI的吻合度过高。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李轩豪职业生涯的上升曲线,多少有些“诡异”——他已经27岁了,在一向盛产少年天才的职业棋界,算绝对的“大器晚成”。直到今年,他甫一晋升职业九段,就连战连捷在等级分上以6分的微小差距紧追柯洁,位列中国职业棋手第二位。
无独有偶,李轩豪在春兰杯上击败的对手申真谞,不久前也在击败柯洁之后被后者暗指“通过上厕所的方式利用AI作弊”。此前国际象棋界闹得沸沸扬扬的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卡尔森质疑对手尼曼作弊,被后者以涉嫌诽谤的罪名,提起了1亿美元的诉讼。
人工智能时代,棋类项目的确面临一场洗牌。AI能够轻松战胜所有人类顶级棋手,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接下来,它以两种方式深度介入棋类项目。
一方面,利用AI作弊的诱惑力空前巨大,因为它几乎意味着必胜和随之而来的巨大利益。在过去,棋类项目尤其是极度复杂的围棋比赛,并不存在类似十拿九稳的作弊手段。围棋比赛的防作弊手段的确有必要与时俱进,防患于未然。
另一方面,利用AI学习,成了一条全新的职业棋手成长路径。过去AI模仿人类,如今却换成了人类模仿AI——申真谞和李轩豪,就是出了名的以“和AI对下”为日常最主要训练方式的棋手,据说,李轩豪每天都要和AI对弈《南方双彩网旧版》12小时之久。他们几乎是用一种“应试教育”的思维,略显“死板”却又极为高效地模仿了AI的思路,从而比其他棋手更容易下出和AI吻合度更高的棋招,这也在情理之中。“申工智能”或“轩工智能”,并非浪得虚名。
学习路径不同,成长曲线也可能完全不同。也难怪“学习AI”的流派,会让柯洁、杨鼎新这些网棋时代通过在网络上海量的人与人之间的对局成长起来的顶级棋手看不懂。杨鼎新对于作弊的想象,还停留在“上厕所时问道于AI”的阶段,但不知道他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如果李轩豪真是这样作弊的话,查询AI的次数不会太多,那么他是如何做到全局吻合度(而不只是关键位置)都处于高位?如果他只是在关键位置“问”到了一两步的下法,没了AI帮忙,他又何以为继?要知道AI的每一步都对应了无数后招。
相比起看起来更可疑、有前科记录在案的尼曼,李轩豪和申真谞,至少现在看来,实力是经得住考验的。不过,最近一系列的争议事件也提醒了比赛的主办方,可以进一步完善流程、提升设备,以杜绝作弊的执行空间。这既可以帮助保护清白者免遭莫名的质疑,某种程度上也可以保护杨鼎新这样的高手,让他们在冲动质疑之前,先想一想是否还存在其他的可能。
人工智能已经在棋盘上击败了人类,但是,棋手们和人工智能的“战斗”,却注定将在棋盘之外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