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自2025年2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谭主认为,这次行动展现了中方坚决反对美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做法,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立场和态度,同时也为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解决问题留有了足够的手段。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这条公告,是在2月4日中午13:01分挂网。
此前,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对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10%的关税。2月4日中午13: 01分,正是对华加征关税正式生效的时间。
而中方也在第一时间,用对美反制关税的行动,对美方的行径进行了有力回应。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组织学院教授应品广同样注意到了时间点这一细节,他认为,这体现出中方对“特朗普2.0”做了全面、成熟的研判,从而就能及时、精准地进行反击。
要知道,这一次,美方是以所谓芬太尼问题为由,对华加征关税。近年来,美方时不时把自身的芬太尼滥用问题“甩锅”给中国,借此对中方实体进行制裁。事实上,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自身对芬太尼类物质的严重滥用和监管不力。
中国是全球禁毒政策最严格、执行最彻底的国家之一。中方于2019年宣布正式整类列管芬太尼物质,是全球第一个采取这一措施的国家。美方自己都承认,“自从中国2019年整类列管芬太尼类物质以来,几乎没有发现从中国进入美国的芬太尼或芬太尼物质。”
此次,美方再炒冷饭,还将所谓芬太尼问题和与之毫不相干的关税问题扯在一起,手法之业余、牵强,尽显美方欲加其罪,何患无辞的霸权主义本性,中方对此当然坚决反对。
面对美方如此行径,中方第一时间用对美反制关税的行动予以回击,充分展现了中方坚决斗争,坚定维护自身正当权益的立场和态度。
这一行动,足够硬气。
具体来看,根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的公告,中方决定:
对原产于美国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加征15%关税
对原产于美国的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加征10%关税
中方的行动,体现出三个特点。
一是精准。
谭主找到了这样一组数字:
根据测算,2024年中国自美进口的煤炭,约占美国对外煤炭出口总量的12.8%。
应品广表示,原油、农业机械、大排量汽车、皮卡等,这都是美国的相对优势产业,加征关税会使其在中国的竞争力大幅下降,或迫使美国寻求替代的出口地。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下,这无疑是不大现实的。
打蛇打七寸,中方的反制,就是要让美方感到疼。
除了精准,此次行动的另一个特点,是顾全大局。
美方宣布的是,对所有自华进口商品加征10%的关税;而中方宣布的是,对美国特定的几项商品加征关税。关于中方反制的效力如何,谭主刚刚已经做过解释。
谭主认为,之所以没有采取和美方相同的举措,正是中国与美国的差别所在——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捍卫者。
应品广就表示,加征关税是没有底线的。中方作为贸易大国,如果将对美关税提得过高,会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产生影响,这是中方不愿意看到的。因此,10%或15%,其本质上体现出中方的顾全大局。
但同时,这次对美加征关税的幅度也意味着,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那么,中方还有足够的空间予以反制与打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告诉谭主,在今后一段时间里,中国政府可能还会根据美方的进一步措施动态调整相关反制措施。
谭主认为,此次行动中方的态度是很明确的:
美方想打,我们奉陪到底。
当然,如果要谈,中方的大门也是敞开的。贸易战没有赢家,中方始终坚持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中方始终认为,中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澳门人威尼斯3966》平共处、合作共赢。
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对抗冲突不应是我们的选择。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美方需要考虑的是,别在一个坑跌倒两次。
本文来源:玉渊潭天,原文标题:《【读懂中方对美行动01】中国对美关税反制,硬气且精准》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责任编辑:丁文武
本周早些时候,美联储理事Philip Jefferson暗示,美联储倾向于在6月份的会议上按兵不动,以给决策者更多 ☾时澳门人威尼斯3966间评估经济前景。尽管如此,克利夫兰联储行长Loretta Mester表示,6月会议“一切皆有可能”。此前美联储青睐的 ⛔通胀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在4月份涨幅超过预期。
6月初剩余地区新季菜籽也将收割上市 ⚾,随着南方所有地区新 季菜籽全部上市,国产菜籽供应量也将达到年内最高值。6月份国内 ⛼菜油市场处于消费淡季 ♐,同时国内外市场利空因素较多,菜粕价格同 ♌样将维持弱势。国产菜籽压榨利润将继续减少 ☺,澳门人威尼斯3966下游商家拿货积极性 ⚽不高,菜籽需求量也将不断下降。6月份国内菜籽市场供大于求格局 ♌较为明显,预计国产菜籽价格也将继续走低。
本报记者 拳毛騧 【编辑:胡宗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