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至尾声,这一年于医药行业而言也是起伏的一年。
今年,A股IPO节奏《大众彩票com》明显放缓。Wind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2022年A股IPO首发募资金额分别为2532.48亿元、4778.66亿元、5426.43亿元、5868.86亿元。到了2023年,A股IPO募资额为3565.39亿元,这一数字的下滑也代表着注册制试点启动以来,IPO募资规模或将出现首次下降。
在业内看来,证监会曾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一大原因也是通过提高市场门槛,确保上市企业质量和可靠性。
21家公司登陆A股,近半青睐创业板
随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今年A股医药生物企业的上市队伍也相应缩减。
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申银万国行业分类(2021)统计,今年共有21家医药生物公司登陆A股,首发募资金额合计223.56亿元。去年,这一数字分别是49家和749亿元。
从今年前三季度业绩表现来看,21家公司中,18家实现盈利,占比达85.71%。
21家今年上市的医药生物企业中,位于化学制药、医疗器械和生物制品领域的企业较多,分别有8家、5家和4家。
从板块分布来看,创业板、北证和科创板为医药生物公司的主要选择。21家企业中,10家于创业板上市,占总数的47.62%。另外,6家企业于北证上市,4家登陆科创板,仅海森药业1家公司于主板上市。
据了解,海森药业是一家从事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包括消化系统类、解热镇痛类、心血管类、抗抑郁类和抗菌类原料药等。海森药业的IPO申请于2021年12月获受理。今年4月成功登陆深交所主板,首发价格44.48元/股。
今年8月,为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明确了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证监会表示,要“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表示,今年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主要是为了加强风险防范,保护投资者权益和市场稳定,以及提高市场门槛,确保上市企业质量和可靠性,经验积累和修正,规范、完善上市审核标准。
IPO止步:26家主动撤回
湃肽生物并非个例,贝壳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年内至少有29家医药企业在2023年终止了IPO进程,其中,26家为撤回终止,2家为终止审查,1家上会被否。
北京诺康达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诺康达”)是唯一一家年内上会被否的医药生物公司。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以制剂技术为核心,以药学研究为主、临床研究为辅的综合研发服务CRO企业。
诺康达的IPO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9年4月,公司的IPO申请曾获科创板受理。当年7月,即撤回首发申请。时隔三年,再度向创业板发起冲击。2022年6月,创业板受理诺康达的IPO申请,今年5月,其首次上会后被暂缓审议。7月,诺康达再度跻身上市委会议,现场对其问询的问题主要涉及业绩大幅波动、收入与主要客户和前次申报情况等方面。最终,公司因“不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或信息披露要求”被否。
“第五套标准”审核趋紧? “后备军”中仅10家拟采用
值得关注的是,年内多家尚未盈利医药企业主动撤回了IPO申请,包括创新药企业苏州沪云新药研发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华昊中天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力品药业(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医疗器械企业北京华脉泰科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
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华昊中天、华脉泰科和力品药业三家公司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
创新性医药企业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具有投入高、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很多企业前期长期处于未盈利状态。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未将拟上市公司净利润指标作为发行上市的必备条件,而是综合考量预计市值、主要业务或产品的市场空间、核心产品进度、技术优势等因素。因而被视作为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量身打造的上市标准。
今年7月,有市场传闻表示,监管对以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递交材料申报的企业审核将更加审慎。对此,有投行人士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因为科创板(相关企业)频频破发、持续亏损影响持续经营能力等因素,今年基本上不再接受以第五套标准申报。”
贝壳财经根据Wind数据统计,A股523家已披露待审核的企业中,仅10家企业拟采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这些企业的IPO受理时间均在今年7月以前。
从全年审核结果来看,2022年,采用该标准上市的企业数量为8家,到了今年,仅智翔金泰一家医药生物企业采用该标准成功上市。
然而,“独苗”智翔金泰年内的股价表现不温不火。上市首日收盘报34.02元/股,较发行价跌10.19%。此后,公司股价有所回升,截至12月29日收盘,报39.95元/股,较发行价涨5.46%。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丁爽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卢茜
责任编辑:王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