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基金报
【导读】回顾周末利好消息,以及汇总十大券商分析师的最新研判
中国基金报记者 泰勒
兄弟姐妹们啊,过去一周,股市调整明显。A股后市怎么走?按照惯例,我们回顾一下周末的利好消息,以及看看券商分析师们的最新研判!
插播!1月5日晚间,上交所、深交所分别发布最新消息,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
周末大消息
上交所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 推进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
1月5日晚间,据上交所官微,近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与8家外资机构代表深入交流,充分听取意见建议。上交所负责人指出,上交所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欢迎外资机构建言献策,共同推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座谈中,大家一致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传递出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坚定决心,配合新“国九条”出台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逐步落地,大家对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和资本市场稳步前行充满信心、长期看好。特别是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一揽子增量政策持续发力,财政政策、货币金融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大,释放了加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积极信号,进一步增强了经济发展的韧性,有效改善国际市场对中国经济前景的预期、提振境外投资者对A股市场投资价值的信心。
同时,与会机构就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包括持续优化完善沪深港通机制和QFII机制,畅通外资投资A股渠道;加强对外政策宣讲,鼓励优质上市公司海外路演,帮助外资全面系统了解中国经济及上市公司发展情况;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高股东回报和公司治理水平等。
上交所负责人表示,中国经济基本面稳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展现出强大韧性,随着一揽子政策“组合拳”推出落地,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增强,为资本市场持续推动创新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上交所将坚持“两手抓、两促进”,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推动各项工作取得进一步成效。希望外资机构积极建言献策,也希望外资机构发挥国际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优势,发挥与全球市场的沟通桥梁作用,共同建设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深交所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
1月4日,深交所召开外资机构座谈会,就近期A股市场形势听取意见建议。深交所相关负责人,8家外资证券基金机构、QFII机构、资产管理机构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与会外资机构积极评价中国政府推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和坚定决心,一致认为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存量政策持续发力、增量政策陆续推出,有力稳定社会预期,国际投资者信心得到提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向好的底层逻辑更加稳固,高端制造、信息科技、消费电子等行业长期投资价值凸显,大家一致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服务中国市场。
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外资机构是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深交所高度重视与外资机构的沟通交流,不断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可预期性,为境外机构展业投资营造良好环境。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当前,深交所正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新“国九条”部署,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领导下,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夯实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营造良好市场生态。希望外资机构坚定信心,坚持长期主义,共同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下阶段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 择机降准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周五召开2024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
保持流动性充裕,引《金祥彩票旧版本app下载》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
会议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加大货币财政政策协同配合,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和物价总体稳定。
会议指出,要用好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新设立工具,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会议中还提及,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投放进程,加大对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金融支持。
央行重磅发声:提及用好用足政策工具 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
2025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1月3日—4日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2025年工作。
新的一年,央行提出将重点抓好七方面工作,包括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研判,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等方面。
202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
2025年全国外汇管理工作会议1月3日至4日在京召开。会议部署了2025年外汇管理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力维护外汇市场基本稳定。强化形势监测研判,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外汇市场逆周期调节和预期管理。
会议强调,2025年,加力推进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推进企业外债管理改革,持续完善跨国公司资金池政策。建设开放多元、功能健全、竞争有序的外汇市场,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汇率风险管理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外汇市场基础设施。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支持上海、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外汇管理创新。
国办:涉企行政检查以属地管辖为原则 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严格行政检查标准、程序,杜绝随意检查。国务院行政执法监督机构要在2025年4月底前制定统一的行政检查文书基本格式标准,并向社会公布。涉企行政检查以属地管辖为原则,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要在2025年12月底前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明确相关规则,严禁违规实施异地检查。
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7年,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法律法规制度更加完善,监管体系、监管机制、监管方式更好适应医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监管显著加强,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建成与医药创新和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监管体系。到2035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有效、可及得到充分保障,医药产业具有更强的创新创造力和全球竞争力,基本实现监管现代化。
1月5日上午,普利制药公告收到中国证监会作出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认定公司披露的2021年年报、2022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这家公司在2021—2022年虚假记载的营业收入金额合计高达10.31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营业收入合计金额的31.08%;虚假记载的利润总额金额合计达6.95亿元,且占两年披露的年度利润总额合计金额的76.72%。
美股周五三大指数集体收涨 特斯拉创去年11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美股周五高开高走,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纳指涨1.77%,周跌0.51%;标普500指数涨1.26%,周跌0.48%;道指涨0.8%,周跌0.6%。其中,纳指、标普500指数终结日线5连跌,道指终结日线4连跌。特斯拉涨超8%,创去年11月12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英伟达涨逾4%,创去年11月20日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拜登决定正式阻止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 日本制铁计划起诉美国政府
美国总统拜登当地时间1月3日声明称,日本制铁收购美国钢铁公司的交易或损害美国国家安全,因此他将禁止这一交易。除非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延长时间,买卖双方须在命令发布起30天内采取一切必要步骤,全面、永久放弃拟议交易。
据日本富士电视台网站报道,当地时间1月5日,相关人士透露,日本制铁公司计划就收购美国钢铁公司受阻起诉美国政府。诉讼将涉及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在审查收购过程中的手续合理性等问题。报道称,如果收购失败,日铁可能需要向美钢支付5.65亿美元的违约金。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
1.中信策略:集中调仓导致下行 但并无流动性风险
宏观基本面并不是本轮市场下行的主因。当前正处于政策空窗期,经济基本面整体平稳。PMI仍处荣枯线之上,以旧换新政策如期延续,宏观流动性仍合理充裕,汇率不会出现超调风险。岁末年初的集中调仓,或导致了本轮市场下行。汇金公司、保险等潜在介入的配置型资金或将进一步强化大盘价值风格,不少资金提前主动调仓。临近业绩期活跃资金主导的小盘风格炒作情绪退坡,风险偏好趋向保守,止盈避险情绪升温。
11月下旬以来交易损耗逐步放大,交投虽然活跃,但赚钱效应迅速衰减,资金参与热情下降。市场后续不会出现极端流动性风险。融资余额虽处高位,但集中平仓风险可控;量化策略运行平稳,风险敞口明显收缩;保证金和基金申赎等资金面整体平稳,并未出现明显异常。预计春节后市场开始酝酿春季攻势。从风格配置来看,预计纯粹的小盘风格难以延续,大盘价值风格占优;从板块配置来看,建议继续采用红利+主题的杠铃策略,并更偏向红利,同时密切关注医药板块政策催化。
或受微观流动性、汇率调整、政策真空、业绩预告及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等预期综合扰动,短期市场弱于预期。我们认为,牛市底层逻辑未被破坏,扭转通缩目标依旧明确。特朗普2.0确实带来不确定性,但外部因素是次要矛盾,其影响节奏,不影响趋势。
从金融市场看,特朗普交易演绎至今,美债利率已达高位且较充分反馈再通胀及乐观基本面预期;本周港股及中概股整体稳定,近期并无从基本面出发的充分理由促使A股持续调整。而且国内政策依然值得期待,央行四季度例会释放择机降息降准信号,“两重两新”支持加码,后续若政策实质性落地,市场有望随之企稳并展开进攻行情,回调是布局机会。关注行业:电子、通信、有色、非银、银行、建筑、食品等。
12月中旬以来,市场已经进入赚钱效应收缩波段,交易性资金活跃度滞后退坡,短期调整加速。市场预期下修的过程:政策预期高点——消费刺激效果的预期修正——新主题挖掘的胜率下降——资金推动的标的趋势也出现波折。
调整后值得关注的积极因素:1. 政策发力依然是重要的支撑因素:(1) 政策落实定调“能早则早,宁早勿晚”;(2) 防风险政策持续发力,力求见效;(3) 消费刺激政策全面铺开。2.“稳住楼市股市”导向下,稳定资本市场预期更早发力是大概率。3. 有产业趋势支撑的主题,还有第二和第三波。调整后,我们更加强调,春季行情还是有机会的震荡市。
短期是主题调整波段,也是高股息占优波段。后续机会在于,有产业趋势的科技主题可能有第二和第三波创新高行情,重点关注国内AI应用和低空经济。高股息投资弹性更高、更持续的方向是市值管理和回购注销。
4.民生策略:天梯不可只往上爬
前期强势股大幅回调这一特征的出现,直接原因在于市场交易热度持续下行。从投资者结构的视角来看,两融资金不出现大幅流出且交易活跃度能够稳住,或是A股市场企稳的必要条件。
市场的配置思路明显应该从向上要弹性转为向下要底线,推荐:第一,低估值国企(石油石化、银行)在防御性视角下更具性价比,资源类资产(铝、煤、金、铜)的价值属性是当下要点,弹性需等海外宽松或中国生产重新走强;第二,从库存周期与供给市场化未来出清的角度,推荐制造业头部企业:机械设备(工程机械,仪器仪表、激光设备等),基础化工,普钢等行业的龙头;第三,服务消费的机会(航空、OTA平台、快递)。
5.华安策略:节前高股息占优
国内政策空窗期,外部风险预期扰动市场偏好。
12月中旬以来,市场整体呈现弱势震荡,高股息板块已然确立为新的占优主线。展望后市,预计市场惯性仍然存在,这也决定了高股息占优态势也将延续。此外,从中观行业层面入手,具备政策预期、景气改善或热点扩散补涨的品种也值得配置。
总体而言,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春节前具备良好配置契机和性价比的高股息,包括银行(保险)、煤炭、石油石化;2)政策提振及景气有望改善的部分消费品,包括汽车、家电、农牧,但需要注意政策落地可能成为兑现窗口;3)科技板块中估值仍有提升空间及存在景气改善的通信和电子。
6.中银策略:信心有望修复,反弹可期
监管积极表态有望修复市场信心。本周市场在跨年资金面及监管趋严预期影响下震荡走弱,去年12月31日及2025年开年后两个交易日,主要指数均出现较大幅度调整。结构上,消费、红利股先后领涨,显示开年以来市场避险情绪较高。
往后看,我们认为市场信心有望得到修复。一方面,周末央行表态2025年将“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金融总量稳定增长”,再度强化市场降准预期;此外,证监会表示,“监管部门指导上市公司1月15号之前释放全部利空”“保险公司大额赎回公募基金”等信息都是谣言。监管部门积极表态有望对当前市场信心起到积极的修复作用。
另一方面,12月非制造业PMI边际修复,制造业PMI虽有所回落但依旧强于季节性均值水平,反映需求的新订单指数仍在持续走高,内需预期不必过分悲观。随着央行货币宽松操作的落地,我们认为市场信心及资金面环境有望得到修复。当前反映A股情绪的股债风险溢价指标已下行至1倍标准差下沿,结合年度策略预判,年内A股ERP水平仍存修复空间,年度视角下,年初的短暂下跌可视为年内加仓较优窗口。
7.广发策略:如何看待开年下跌?
历史上岁末年初大盘价值多占优,但与全年风格方向相关不大,盈利相对趋势才是风格决定因素。当前政策积极但基本面修复尚需确认,市场短期处震荡休整,红利资产推动价值风格占优。中期稳增长政策推动基本面回暖,市场趋势有望向上,基本面更优的科技和中高端制造或推动成长回归。
配置上:在供需优势支撑下我国中高端制造景气有望延续,具体可以关注汽车、家电等相关行业。政策端看,科技产业或仍将是政策重点支持的领域,可关注受益于财政政策发力下的数字基建、信创、半导体等。此外,并购重组主题也值得关注。
近期的调整,性质上属于牛市初期的回撤,可类比1999年三季度、2013年二季度、2019年二季度。政策拐点后,投资者按照之前牛市的记忆,快速入场,但随后发现盈利拐点尚未出现,甚至部分政策低于预期,导致市场回撤较多。回撤期间快速下跌阶段不会很长,大部分时候以震荡为主,交易量可能萎缩到接近之前熊市的水平。随后的震荡期间,会逐渐出现牛市最强Alpha赛道,2013年的TMT、2019年的半导体新能源均是在休整后才凸显出来。短期来看,休整过后,接近春节前可能是重要买点。
未来1个月配置建议:金融地产(政策最受益)>上游周期(产能格局好+前期涨幅和预期低)>交运、公用事业(低估值防御)>AI、消费电子(新赛道+成长股中的价值股+风格阶段性偏大盘价值)>出海(长期逻辑好,短期美国大选后政策空窗期)。
2025开年首周A股和港股市场就意外走弱,使得很多投资者措手不及。不过,港股的表现要好于A股,再次验证了我们近期反复向投资者提示的几点判断:1.市场整体尚未摆脱震荡格局;2.在当前位置不上不下,也可上可下,短期仍以谨慎为主;3.港股相比A股的主要优势来自估值和行业结构的吸引力。对应市场可能体现为底部有支撑,但向上空间有限,在低迷的左侧介入,在亢奋的右侧适度获利。
继续建议稳定回报(分红+回购,尤其是净现金占比较高的增长性公司)。同时,关注政策支持下边际需求改善,叠加行业自身出清更充分的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