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暨银行家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会于11月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以“金融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刘建军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以下为他在本次论坛发表的重要观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普惠金融理念深入人心、机制日趋健全、供给更加充沛、产品不断丰富,在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助力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回顾过去,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成绩斐然
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金融机构服务覆盖范围不断延伸、下沉,全国县域实现银行机构100%全覆盖,乡镇的银行机构覆盖率约98%,基本实现了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
服务可得性持续提升。小微企业融资难状况得到显著缓解,截至2024年9月末,全国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4.69%。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1.1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支持科技创新更加有力,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26.21万家,获贷率在五年间由14%提升至47%。
人民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融资成本持续降低,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4.42%,较2019年下降230个基点。金融服务更加便捷,线上贷款实现“秒批秒贷”,高度适配普惠金融“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9月末,普惠小微信用贷款余额为8.64万亿元,占普惠小微贷款余额的26.70%。
未来普惠金融发展的方向思考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从各方调研情况来看,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等状况已经得到改善,当前主要是存在结构性问题,部分堵点卡点尚待突破。
普惠金融难题仍待解决
一是“融资难”方面。头部优质企业的金融供给往往比较充足,而长尾客群中的中小微企业、农户、个体工商户等主体则可能面临资金需求与供给不对称问题。这些主体区域分布广、行业覆盖面宽、自身经营还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不少还属于征信体系的“白户”,商业银行难以获取真实有效信息,限制了对这些客户的可持续投入。而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高科技、高风险、高收益、轻资产的特点,普遍存在专利技术难估值、缺乏充足有效担保等痛点,与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偏好不匹配,银行服务“准入难”“测额难”“授信难”,从而导致“融资难”。
二是“融资贵”方面。央行数据显示,2024年9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1%,已处于历史低位,但部分中小企业存在担保费、中介费等费用,以及续贷转贷的过桥资金成本,导致综合融资成本高。同时,农户金融交易频率低、单笔金额小,小微企业数量多、分布散、区域广,难以批量开发。传统商业银行布设物理网点需要大量投入,业务人员营销走访、调研分析和信贷管理等工作量大,较高的作业成本导致银行发展压力较大。
三是“风险《福彩快乐8复式中奖对照表高清》高”方面。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对象自身经营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抗风险能力普遍偏弱。数据显示,我国小微企业的平均寿命仅2.5年,部分中小微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运营管理不科学、财务制度不健全,一些农户、个体工商户的交易信息缺失,缺少高价值、易变现的抵质押品等,导致银行发展往往面临“不良高、保全难”的风控难题。
普惠金融的发展方向思考
做好普惠金融这篇“大文章”,是助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现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道必答题,需要金融界广大同仁志士共同探索、久久为功。
一是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让普惠金融更加普惠。普惠覆盖面需要更广,既要包括小微企业,也要包括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民营企业、科技型企业等各类主体;既要包括农民,也要包括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新市民等广大群体。金融业要一体统筹城乡区域,凡有普惠金融需求的客户,都应该是金融服务的对象,形成更加均衡广泛的普惠金融服务格局。普惠产品需要更多,既要有传统的存款和信贷业务,也要有结算、代发、信用卡、理财、保险、基金等综合金融业务,这些都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加快数字金融赋能,降低普惠金融风险和成本。一方面,随着我国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三农”、中小微企业等普惠领域各类场景的数据日益丰富。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等现代技术,建立智能化风控体系,实现客户多维精准画像,增强普惠金融风险识别和预警能力,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商业银行可以建立更加丰富快捷、成本低廉的普惠金融数字产品体系,突破传统线下业务发展瓶颈,降低普惠金融成本。
三是精准创新,持续提升普惠金融供给能力。金融供给体系上,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建立多层次、广覆盖、深渗透的金融供给体系,满足不同普惠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商业银行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增强产品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对于新兴领域和薄弱环节,需要升级传统信贷技术,开发有针对性的信贷评价体系及风控技术。对于综合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应合理优化续贷、无还本续贷产品服务,减少过桥资金成本。
四是统筹协调,共同优化普惠金融发展环境。发展普惠金融需要社会各界同向发力。需要继续扩大全社会层面的数据信息共享,推进数据标准化管理,加强平台间信息整合和互联互通;继续完善征信体系,扩大征信覆盖范围、提升征信信息质量,弥补金融服务市场中的信息缺失。商业银行要充分整合利用公共数据资源,深化与各方面的信息共享、系统对接和数据治理,主动打破信息堵点和数据壁垒,为普惠金融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秉初心、向未来,走邮储特色普惠金融之路
在“保障供给”中答题,拓展普惠金融服务广度和深度。坚持在增量、扩面、提质上下足功夫,着力将普惠金融打造为最大的特色和最突出的优势。加大政策资源倾斜力度,让供给更“多”。每年单列“两小”贷款规模,在绩效考核、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专项成本费用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把更多资源投入到普惠金融领域。截至2024年9月末,邮储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2.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19%;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5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73%。不断精进服务质量,让供给更“优”。坚持扶小助微,构建普惠金融“信贷+”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坚持助农惠民,加大产业强村和人口大村网格化开发力度,为特色优势产业提供精准服务;坚持助力科创,搭建“U益创”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专业机构,定制“看未来”评级模型、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支持8.7万户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
在“科技赋能”中解题,深入推进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搭建起数字普惠“5D(Digital)”体系,以科技手段破解营销、产品、风控、运营、服务等领域的服务难题。用数字化做优产品。创新推出“主动授信”专属产品,通过大数据技术形成主动授信白名单,精准定位有潜在信贷需求的客户,实施全流程线上受理、审批和支用,达成“秒批秒贷”的极简客户体验。截至2024年9月末,邮储银行主动授信贷款余额超2700亿元,不良贷款率控制在0.5%左右,形成业务规模快速增长、风险水平合理适度、客户体验持续提升的高效普惠模式。用数字化做强生态。创新打造“脱核”产业链融资新模式,有效解决传统产业链金融占用核心企业授信、严重依赖核心企业的痛点。通过与核心企业系统直连,基于核心企业与其上下游交易数据,将融资服务嵌入小微企业采购、销售等经营场景中,实现从拥抱主体到拥抱生态,让客户更加充分地获取金融服务。
在“深化改革”中破题,健全普惠金融发展长效机制。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不断深化“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建设。以“集约化转型”带动普惠金融流程模式重塑。在前端,集中审核贷款关键环节,结合调查“软信息”与系统“硬数据”强化交叉验证,更好地平衡“效率”和“风险”。在后端,开展集中贷后管理,系统自动监测内外部数据,由集约化团队进行非现场风险监测,让客户经理从繁杂的贷后工作中解放出来,沉入“田间地头”,走进“千企万店”。以“体系化支撑”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对内精进管理架构,搭建以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为引领,乡村振兴及普惠金融管理委员会为统筹,普惠金融事业部和三农金融事业部为主体,邮银协同、总分联动、母子合力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对外延伸协作触角,建立覆盖政府、银行、投资机构、咨询机构、交易所等机构的跨部门合作平台,联合建立“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编发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推动完善“科技+普惠”融合的基础设施,让民营小微企业既“融资”又“融智”。
普惠金融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金融为民”的生动写照,前景光明、市场广阔。邮储银行作为普惠金融的倡导者、先行者、推动者,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全力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责任编辑:曹睿潼
先来复盘11月的信用债冲击波。上月信用债收益率 ♎陡福彩快乐8复式中奖对照表高清峭上行,尤其是低评级、短久期信用债。广发证券在研报中指出, ♈从中短期票据收益率表现看,11月30日相比10月31日,各评 ♍级1Y和3Y收益率上行55-76bp,5Y收益率上行34-45bp。
此外 ❍,建筑材料、物业管理、钢铁等板块也上涨。
本报记者 陈聂恒 【编辑:彭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