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行的2023上财宏观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在致辞时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持稳定。展望明年,预计我国经济将进一步企稳回升,呈现前高后稳的走势。
在题为《走向新均衡的中国宏观经济》的主旨演讲中,刘元春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告别旧路径时期,需要理解目前均衡状态,认清经济发展潜力,考虑短期波动和潜在增速的关系,思考如何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
刘元春分析了当前中国宏观均衡所处状态和经济修复的阶段与水平。他认为,目前工业已经全面见底回升,具有持续回升的基础,服务业恢复速度提升,消费修复基本完成,增速呈逐步回归趋势。投资修复相对缓慢。房地产在触底企稳进程中。
刘元春认为,当前宏观运行机制发生剧变,呈现新问题、新逻辑、新规律,需要新政策框架。如何在多重均衡中寻找到均衡的复苏路径,不仅要注重中期结构性调整,也要注重长期基本要素和短期缺口的快速修复。
该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主办,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智库、上海财经大学滴水湖高级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承办。
据悉,上财宏观团队坚持发布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报告,至今已有15个年头。团队以数据为支撑、以热点问题为落脚点,着眼于中国中长期学理逻辑研究和发展,致力于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
刘元春表示,本次论坛聚焦“高质量发展引领经济复苏”主题,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研判,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课题进行分析,非常有意义和价值。中国正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财经院校的领头羊,上财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发展战略,主动谋划担当,通过实施一系列战略布局,重点推进应用经济学一体两翼建设,推进全校全面改革,实现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主旨演讲《走向新均衡的中国宏观经济》节选如下:
从更长的一个角度来讨论目前的一些问题,我想以《走向新均衡的中国宏观经济》为题展开讨论。取这个题目,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我们在告别旧的路径。也就是说,我们不仅看到波浪在变化,而且也看到河床在变化。
因此,我们在向另一个阶梯进发的过程中,目前的均衡是怎么样的,过去关系是怎么样的,以及潜在能力到底是怎么样的?我认为,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思考清楚,才能够很好地讨论政策选择。从一种均衡到另外一种均衡,中间的路径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要思考的。
同时,我们还要考虑,这种短期波动是否跟河床变化,即这种潜在增长速度的变化有关?因为在经济学中,很多人会谈到潜在增长速度,谈到中性利率、自然利率。但事实上我们发现,特别是这2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我们会看到,潜在增速不潜在、自然利率不自然,没有天然的东西,都在变,结构在变,总量在变。结构的变化掀起了滔天巨浪,而滔天巨浪也会进一步影响结构变化。因此,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清楚一些变化。
第一,当前中国宏观均衡所处的状态。从定基指数看,中国经济还没有收敛趋势。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目前低于潜在增长速度。价格和库存是判断产出缺口与短期供求关系最为确定的参数,期望第四季度和明年产出缺口收敛。
第二,经济修复的阶段与水平。我们把很多参数进行分解,把各类数据与2019年进行比较发现,工业已经全面见底回升,具有持续回升的基础,服务业恢复速度提升,但依然偏离趋势值,明年的主题也是服务业修复;消费修复基本完成,增速呈逐步回归趋势;居民资产结构调整可能触底,资产修复进入新阶段; 投资修复相对缓慢,非房地产类的投资已经开始明显反弹,民间投资,剔除房地产是正增长的;房地产在触底企稳的进程中,新开发模式和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形成需要一段时间,会在低水平上形成新均衡;出口增速的变化主要是价格因素,数量变化不大,但结构出现大幅调整。
所以结构大反转是最关键的,我们不能被吓倒。从宏观历史视野角度分析,中国经济正处于三重因素超级叠加期:世界结构调整与中国结构转型叠加,疫情修复与房地产超级调整叠加,传统风险释放和非传统风险释放叠加。宏观运行机制发生剧变,呈现新问题、新逻辑、新规律,需要新政策框架。
如何在多重均衡中寻找到均衡的复苏路径,我认为,这不仅要注重中期结构性调整,也要注重长期基本要素和短期缺口的快速修复。
在追求更高水平上的均衡中,我认为,目前当仁不让要扩大需求。而扩大需求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解决目前的一个争论:到底是改革为先,还是扩需求为先?逆周期调节为主,还是跨周期政策为主?扩投资为主,还是扩消费为主?这里面存在一个分层分类的新鸡尾酒疗法。
责编:邵子怡 校对:孙洁华图编:赵雁旎
审读:朱建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林艳兴
责任编辑:李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