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中国分布式光伏行业迎来两大关键政策节点——4月30日(430)与5月31日(531)。
这两个时间点分别对应政策执行的分界点与市场化全面入市的起点,对光伏行业的发展方向、项目收益模式及企业策略调整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政策背景、节点差异、市场影响及应对策略等角度展开分析,为从业者提供参考。
01
4月30日:新老政策分界点
根据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4月30日是新老政策执行的分界点。
具体而言,该节点主要针对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的电网接入方式和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
政策规定,4月30日之前并网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可以全额上网,享受较高的补贴电价;而4月30日之后并网的项目,则只能选择自发自用或部分上网模式,无法再进行全额上网销售。
1.行业影响
◆存量项目抢装潮:企业需在4月30日前完成备案并尽快并网,以锁定原有补贴或电价政策红利。例如,部分地区的户用光伏仍保留全额上网模式,而新规后此类模式将受限。
◆备案主体规范:新规强调“非自然人项目不得以自然人名义备案”,此前以农户名义备案的工商业项目需在过渡期内完成主体变更或调整运营模式。
2.政策逻辑
此节点体现了“老项目老办法”的过渡原则,旨在平衡行业稳定与政策革新,避免因政策切换引发市场动荡。
02
5月31日:增量项目全面入市节点
根据2025年2月9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5月31日是增量项目全面入市的节点。
从这一天起,新投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原则上全部电量进入电力市场交易,通过竞价形成电价,并建立“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价格结算机制”,通过“多退少补”差价结算稳定收益预期,不再享受国家补贴。
1. 行业影响
◆盈利模式重构:依赖补贴的“全额上网”模式逐步退出,企业需转向自发自用或市场化交易模式,对用户侧电力需求预测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技术门槛提升:储能配套、智能化监控系统成为项目标配,中小型企业面临技术升级压力。
◆区域分化加剧:配电网承载力不足的地区(如红区)可能限制新增项目备案,东部高负荷地区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区的市场差距扩大。
2. 政策逻辑
此节点标志着分布式光伏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彻底转型,通过电价机制与技术要求倒逼行业提质增效。
03
430与531节点的区别和联系
430与531两个节点虽然各有侧重,但共同构成了政策调整的“双轨制”。
◆430节点侧重于并网规则和项目合规性,确保行业在转型过程中保持有序;
◆531节点则聚焦市场化交易和补贴退出,推动行业向更加市场化、竞争化的方向发展。
两者的叠加效应促使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加速项目落地,以期在新规实施前锁定高电价和补贴收益,从而避免新规带来的成本上升和收益不确定性。
这种抢装潮不仅加速了行业的洗牌,也推动了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快速提升。
04
政策变革的市场影响
1. 抢装潮的《买球能线上买吗》必然性
在430和531节点的双重驱动下,抢装潮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价收益预期变化:新规下余电上网电价与现货市场挂钩,可能导致收益下降。企业需在430前锁定高电价,推动项目集中并网。
◆备案合规压力:非自然人项目若未在430前完成并网,可能因备案主体不符而无法享受原有政策,进一步加剧抢装需求。
因此,在抢装潮的推动下,大量项目集中并网,电网承载力面临严峻考验。
2. 行业洗牌加速
抢装潮不仅带来了项目数量的激增,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
◆技术门槛提升:新规强调自发自用比例和电网承载力,倒逼企业优化系统设计(如储能配置)和运营能力,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市场格局分化:南方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因电网承载力强、消纳条件优,成为开发重点;北方部分渗透率高的地区则面临增长瓶颈,新项目并网难度较大。
3. 商业模式创新
在抢装潮和行业洗牌的双重压力下,企业需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应对市场变化。
◆用户自投模式兴起:全款购模式(如鑫阳光的“开鑫购”)因规避电价波动风险,逐渐取代全额上网模式,成为主流。
◆储能与微电网整合:为应对消纳瓶颈,“光伏+储能+充电桩”一体化解决方案加速落地,提升项目经济性。
这些创新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也为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05
政策变革的市场影响
1. 抢抓窗口期,优化项目节奏
◆加快存量项目并网进度:优先布局户用及工商业屋顶资源,锁定原有政策红利。
◆优先并网高收益项目:集中资源在430前完成电网承载力较强区域的项目并网,锁定高电价收益。
◆合规性审查:核查备案主体与项目类型,避免因“自然人名义备案”问题导致项目停滞或法律风险。
2. 调整区域开发策略
◆聚焦南方市场: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电网改造较快,消纳能力更强,可承接60%-70%的新增需求。
◆规避高渗透率区域:北方部分省份因电网饱和,新项目并网难度大,需谨慎布局。
3. 技术与管理升级
◆储能系统标配化:通过配置锂电储能或PVT热电联供系统,平衡发电波动,提升自发自用比例。
◆数字化运维:利用智能电网调度和实时数据监控,优化发电与用电匹配,降低弃光率。
4. 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全生命周期服务:提供从设计、安装到运维的一站式服务,增强用户粘性(如鑫阳光的“0元设计+免费运维”),提升项目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隔墙售电与微电网:在政策允许地区探索分布式光伏直供周边用户,提升收益灵活性。
◆“光伏+储能+微电网”:结合微电网技术打造综合能源解决方案,提升项目的经济性和市场竞争力。
06
未来展望:政策与市场的协同演进
2025年分布式光伏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量质双升”。
短期抢装潮后,行业将进入深度调整期:
◆电价机制完善:电力现货市场与分时电价政策逐步成熟,引导分布式光伏参与调峰调频。
◆技术创新驱动:钙钛矿等高效组件产业化(预计2025年底应用)、智能微电网技术普及,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乡村振兴融合:新规强调保障农户利益,户用光伏与农村电网改造结合,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07
结 语
430与531节点不仅是政策过渡的标志,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
◆光伏从业者需在抢装中兼顾长期竞争力,通过技术迭代、模式创新和区域优化,把握政策红利的同时,为平价时代的全面到来夯实基础。
◆企业需以技术升级为核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通过精细化运营与市场化策略,在行业洗牌中抢占先机。
未来,分布式光伏将深度融入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转型的中坚力量。
来源:分布式光伏工商业
— END —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往期精彩回顾:
国家电投、申能中标!上海公布1GW海上光伏项目竞配结果
地方能源巨头走向中心,冲击五大发电央企格局!
十四五,六大发电90GW+风光指标在手,谁先完成目标?10.5GW!青海第一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建成投产
8600个!1080GW!十四五期间哪个省下发的风光指标最多?
点赞、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