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
超过3000台机器人智能协同,重庆赛力斯汽车超级工厂里,最快30秒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徽合肥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冰箱智能制造基地里,冰箱生产也能科技感满满;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国网宁波供电公司工程示范平台上,“绿电”制造“绿氢”,“菜篮子”货车用上了氢能……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各地区各部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将实现生产力大发展大跨越、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员刘冬梅说。
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远程宽体客机C929签署首家用户框架协议,国产大飞机C919再获新订单。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动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引领科技强国建设阔步前进。
全面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
得益于单位“大胆使用优秀苗子”的政策,工作仅3年,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设计师杨元就在产品研制任务中挑起大梁。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创业创造提供更广阔空间,让每个人充分施展才能,实现自由全面发展。
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机遇,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
轻点手机,美食送达;设好程序,自动巡检……在深圳,以无人机为代表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十分丰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地球村”里的技术创新进入前所未有的密集活跃期,围绕科技、人才、标准、规则等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孙福全说。
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求科学方法,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一体发力,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托举创新——
首台3.0T高场磁共振设备的突围,见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国家项目助力,联影医疗牵头,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突破技术难题;市场应用牵引,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率先应用,帮助设备更加贴合临床需求。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发力,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用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正脱颖而出。
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共同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毕业答辩时,手捧自己设计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科学院大学学生王华强心潮澎湃。该校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贯通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在了解并掌握芯片设计知识技能后,不少学生毕业后投身芯片研发。
教育领域改革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科技领域改革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人才领域改革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不断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一体设计,原《新e彩平台APP》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
在合肥科学岛,围绕“人造太阳”——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解决实现受控热核聚变和稳态约束等离子体等国际共性科学难题;随后,原始创新的突破推动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转移转化;凭借建造“人造太阳”的丰富经验,中国科研人员也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重要力量……
加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掌握更多原创性、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注重“1+1>2”的集成创新,形成体系化竞争优势,中国科技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贡献中国智慧。
一体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相互融合,让科技成果及时有效应用——
在武汉光谷,成立不到4年的武汉国创科光电装备有限公司跑出了发展加速度。公司的喷印显示面板制造技术,从华中科技大学实验室诞生,在国家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进行技术升级,最终到企业落地实现产业化。缺资金,政府牵线相关龙头企业和产业基金,协助企业获得上亿元融资;少客户,借助光谷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寻找到了更多商机。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消除科技创新“孤岛现象”,形成共融共生良好生态。
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以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宽松自主的环境,让我们安心探索前沿。”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教授陈棋团队牵头提出新策略,极大延长叠层太阳能电池使用寿命。
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从满足“量”的需求到实现“质”的提升,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建设。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今年,我国成功研制出首座超临界二氧化碳光热发电机组,走在世界前列。该发电机组涉及基础理论研究、技术装备开发、系统集成多个环节,凝聚了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清华大学、山东电建三公司等18家单位的智慧。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吃透改革要求、强化改革责任、保持改革韧劲,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让改革部署落地见效,激发出全社会创新创造的巨大潜能。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夯实创新发展人才根基——
悉心育才,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去年,北京邮电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联合近20家头部企业,探索“企业出题、校企共答”的培养模式。
倾心引才,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不论年龄、不看“帽子”,曾长期在海外高校工作的张增辉2021年加入深圳理工大学,工作很快步入正轨,向着药物筛选、抗体设计潜心前行。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完善符合创新规律的人才管理机制,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一系列有力举措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
涵养优良学风作风,弘扬科学家精神,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良好创新生态持续构建,厚植支持全面创新的沃土,推动原创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能。(记者 喻思南 刘诗瑶 谷业凯)
1999.06—2000.12 西南铝加工厂厂长、党委 ⛪委员新e彩平台APP
周一市场继续呈现震荡调整 ➣,盘中两市行业及题材再现结构性 ✊分化和轮动 ➣,盘中汽车、电气设备、文教休闲等行业表现活跃,医药 ❓、农林牧渔、商业连锁、医疗保健、互联网、造纸、供气供热、造纸 ⏬、煤炭、纺织服饰等行业呈现回调;题材板块方面,锂矿、固态电池 ⛳、新能源车、一体压铸、盐湖提锂、钠电池、动力电池回收、钴金属 ☼、镍金属、锂电池、无人驾驶、汽车热管理等题材呈现活跃,熊去氧 ➡胆酸、种业、新冠药、肝炎概念、仿制药、幽门螺杆菌、辅助生殖、 ☻猴痘概念、新冠检测、粮食概念等题材呈现走弱。截止收盘,沪指下 ☽跌1.92%,报收3107.12;深成指下跌1.51%,报收11124.7点;创业板下跌1.14%,报收2346.70点 ❎。
本报记者 巫启贤 【编辑:孙道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