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高铁站内,如今不少地方都在推广按摩椅取代普通座椅,但涉及到的安全和卫生问题使得“按摩椅能不能离开电影院《发彩网》”等话题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其实,公共区域的多功能座椅,如果设置合理得当,不失为“多赢”:既可以满足一些旅客的较高需求,又可以通过此举拓展赢利模式。只要再观察一下,可以发现除了按摩椅,如今很多公共场所的等候服务正变得“多功能化”。比如笔者近日出行时就发现,在高铁站和机场等候区多了不少可免费充电的座位,一些设置在座椅区的灯箱,亦可供等候者充电。这些设施其实同时也起到了广告的作用,但它们并没有“按摩椅”这样“讨嫌”,还很受欢迎。
对于公共区域多样化、升级化的体验服务,真实的需求量只会越来越大,无论是对于场所还是经营第三方来说,服务和商业模式都存在广阔的提升空间和拓展机会。但最重要的是把握好普惠性服务和升级服务之间的“度”。让不少网友吐槽的公共区域按摩椅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安全隐患,二是因其在不使用按摩功能时坐感不舒适,而且容易过多挤占普通座椅的位置,在出行高峰期带来不便。
在车站、电影院等人流多的场所,如果普通座椅可以满足大家需求的情况下,再提供多样、升级的体验无可厚非,还是创新之举。但如果在普通座椅尚且不能满足等候需求的情况下,还要用其他多功能座椅进一步挤占乘客、观众的座位,甚至还是位置佳的“黄金座位”,则不免带来“喧宾夺主”的感受。
江苏省消保委曾发声,类似车站候车室、机场候机厅、电影院大厅等有较强等待需求的场所,如果出现共享按摩椅过度挤占消费者休息空间,迫使消费者不得不“花钱买座位”的情况,则有可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铁路部门的最新要求中则提到,对设置多功能候车座椅的车站,必须确保候车区域旅客候车座椅总数不减少,多功能候车座椅数量不得超过全部候车座椅的20%。
随着消费回暖烟火气渐浓,出行消费者增多,“按摩椅”的遭遇,可以给更多行业、公共服务启发。做好普惠服务的同时可以叠加个性化的升级服务,但千万别影响、挤占、妨碍了普惠服务,千万别本末倒置,个性化服务反而成了鸡肋服务,被网友“用脚投票”甚而“按在地上摩擦”。
公共交通尤其是车站等区域,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提供的公共产品也首先应该具有一定普惠性,在做好普惠服务基础上进行差异化优质服务,才能真正满足大家的美好生活需求,并营造可持续的消费升级良好环境。20%是新规划定的“红线”,但真正的“红线”应该在心里。
评论员 薛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