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加拿大pc2.8》社北京3月13日电 题:识变、应变、求变 中国汇聚强国复兴新动力
中新社记者 邓敏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3日上午举行闭幕会。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通过今年两会,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国迈向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路径进一步清晰呈现。
——战略清醒 来自历史抉择
世界正处于关键的历史十字路口,面对严峻复杂形势,从中国最高决策层,到来自一线的基层代表委员,既“坚定历史自信”,也“增强历史主动”,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三次到团组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既点明“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强调“面临的风险挑战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严峻”,还指出要“谋取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新优势”。
前后一共九场的“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向世界公开展示的,不仅仅是基层民意,更有各行各业精英以及职能部门高官在各自领域实干、应变的行动力。
——战略定力 来自改革决心
尽管新机遇与新挑战相互交织,中国在清醒认知的基础上仍保持定力,并按照自己既定的节奏,选择更加积极主动的应对,那就是一直延续并不断深化的“吃改革饭,走开放路”。
从修改立法法,到审议针对性较强、力度较大、涉及面较广、触及利益深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这一系列攸关国计民生的议程,有的是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有的是调整完善上层建筑,皆是为适应新形势、作出新规范、推动新发展。
尤其备受海外关注的机构改革,料在两会闭幕后还将进一步推动,更凸显攻坚破障的改革决心。
——战略底气 来自共识凝聚
中国两会通常被视作共识构建的过程。尤其当下,对国际国内局势的研判,对改革紧迫性的共识,促成了五千余名代表委员坦诚深入、共商国是的开放氛围。
其结果,必然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妥善化解可能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汇聚起大国前行的动力。
与此同时,代表委员的议案、提案、建议等,亦是决策者制定中国式现代化施工图的智慧源泉。譬如人大会议秘书处收到的八千多件代表建议,近一半由一线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提出,正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