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宁10月31日电 题:青海都兰特色产业“多点开花”乡村振兴“丰景独好
作者 孙睿 贾海林
“今年我们在浙江援青都兰工作组和都兰县农牧和乡村振兴局的支持下,继续种植杭白菊16万株,种植期间给予了技术指导,帮助我们规范种植,提高产量,今年预计亩产杭白菊干花40斤,每斤杭白菊市场价为60元,每亩收入为2400元,80亩杭白菊总收入19.2万元,同时带动30人务工就业,人均劳务收入增加1300元。”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柴兴村党支部书记徐树菊说。
杭白菊本来是典型的江南作物,近年来,浙江援青都兰县工作组在充分调研了都兰县当地气候、地理环境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后,向都兰县捐赠了一批优质杭白菊种苗,在香日德镇柴兴村开展种植试验,2万株来自浙江省桐乡市的优质杭白菊种苗在这里长势喜人,江南的“杭白菊”在青海高原上成功盛开。
作为青海省海西州农业大镇,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产品输出的“主阵地”,都兰县香日德镇积极培育“瀚海绿洲”特色品牌。以“支部引领、跨村联建、集体收益、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思路,蹚出了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杭白菊种植基地落户柴兴村,让闲散劳动力和脱贫户足不出村在家门口就近务工,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基地里翻地、除草、打药、施肥、浇水,一年四季用人不断,为周边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人均劳务收入增加1300元。
同时,为拓宽杭白菊的销售渠道,柴兴村坚持将种植的杭白菊做到“本地化”“特色化”,将销售路径由单品销售向品类销售转变,借助村内传统枸杞、特色藜麦等种植的独特优势,将杭白菊与枸杞、藜麦完美搭配,以茶饮、养生品类搭配创新销售模式,线上推广与线下销售相结合,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农民致富,跑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加速度”。
同时,都兰县香日德镇幸福村立足本村粮食产量和种植面积优势,于2019年争取帮扶资金建成日产30吨的粮油面粉加工厂,由农户种植、合作社统一收购、生产、市场销售一条龙服务,着力品牌化包装、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营项目,打造“都香粉”面粉和“都香花”菜籽油品牌。目前,粮油面粉加工厂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益6.2万元,吸纳村内劳动力10余人,每年人均增收1.8万元。当地政府还聚焦村内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提供帮扶性就业岗位2个,每年为脱贫户分红6000元,努力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愿景。
近年来,依托“都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班禅行辕”“柴达木第一镇历史陈列馆”“遇见香日德民族团结一条街”“上柴开生态文化旅游园”等优势资源,香日德镇上柴开村聚焦乡村文旅IP,逐步形成以“红色精神传承、农业观光采摘、亲子体验互娱、农家餐饮品鉴、乡土文化宣传、房车自驾露营、家庭娱乐聚会”为一体的农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条,并通过农旅融合,《巨人娱乐网站》以农促旅,以旅兴农,进一步增强乡村振兴发展的“凝聚力”
2017年7月,学校向该村派出了由一名党务干部和两 ⛻名农业专家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工作队像钉子一样“钉”在村里。他 ❦们放弃了镇里统一安排的宿舍,坚持在村里租了三间简陋的民居做宿 ⛪舍巨人娱乐网站兼办公室 ☾。夏季闷热潮湿,工作队集体染上了湿疹;冬季寒冷,办 ⛄公电脑不能正常启动。在发展村集体产业过程中,工作队既当管理者 ⏱,又当义务技术员。为了卖好新品种苗木,他们逐村张贴宣传单,免 ❎费开展技术讲座,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村民觉得井水质量不 ➧达标,工作队就入户取样,自费为其检测。村民玉米地出现大面积死 ⛵苗,工作队就为其测土样,制定解决土壤酸化方案。为降低集体生产 ♓项目成本,工作队免费打桃芽两万多个。脱贫户刘家满重病住院,工 ➢作队和村干部一起向民政部门为其申请聘请护理工;李兆忠家的羊群 ⛅结构不合理 ♑,他们就协调派出单位送来优质种公羊。工作队眼里有“ ➨民”、肩上有“担”、手里有“活”、心里有“责”,用“绣花之功 ♓”全面服务盖州市乡村振兴。
缴纳社会保险费巨人娱乐网站
本报记者 奥沙利文 【编辑:庄蕴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