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reu6h.cσm彩库宝APP》代周报-时代在线
快递行业2025年的战火已经悄然开启。
2月19日,国家邮政局举行新闻发布会称,2025年开年快递行业增长势头良好。1月14日至2月18日,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155.49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29%;投递快递包裹159.69亿件,比去年同期增长31.1%。其中春节假期揽收和投递快递包裹超19亿件。
有快递加盟商透露,年后一开工,快递网点降价抢业务量的现象又冒头了。
另据时代财经梳理发现,开年伊始,韵达股份的单月业务量罕见地被申通快递实现反超,快递行业格局或再次洗牌。
一月开门红,韵达“垫底”通达系
四家头部快递企业均在一月份实现开门红,业务量呈现增长。
1月,圆通速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顺丰控股分别录得快递业务量22.68亿票、20.13亿票、20.23亿票和13.3亿票。其中,顺丰控股增速最为迅猛,业务单量同比增长15.95%。此外,这也是近年来申通单月业务量罕见地反超韵达。
收入方面,业务布局较广的顺丰控股依旧领先,1月份速运业务营业收入207.63亿元,含供应链及国际业务后,实现收入262.77亿元,同比增长7.88%;圆通快递、韵达股份、申通快递则分别录得收入53.4亿元、40.69亿元、41.69亿元。
快递企业业务单量和收入的增长,或与1月年货节促销有关。此前就有数位快递员告诉时代财经,2025年春节前夕快递其经手的单量是往年货量最多的一年,单日峰值甚至赶超双十一。
不过在一众增长中,韵达股份有些掉队。在目前已披露1月经营数据的快递企业中,韵达无论是业务量、营业收入均在通达系中垫底,其中业务收入录得8.36%的跌幅。
自2023年经历网点动荡、业务萎缩后,韵达在当年被圆通反超,滑落至行业第三的位置;而2024年开始,韵达加速争夺市场份额,业务量修复明显,在与申通的“争三”大战中守擂成功。
但从业务量差值来看,2024年韵达仅领先申通11亿票,相较于2022年二者47亿票的差距大幅缩小。市场占有率方面,二者差距也进一步缩小至1%。
而2025年开局,申通快递维持去年的高增速,1月业务量同比增长11.77%;韵达同比增长则仅有2.86%。可以窥见,2025年韵达与申通间或可能迎来排名轮换。
除了通达系内部的洗牌,韵达还面临着极兔速递的追赶。2024年,极兔速递中国市场业务量为198亿票,与韵达相差约40亿票。
春节涨不动价,节后快递企业招万人
不可忽视的是,快递单价仍呈现持续下跌颓势。
一般而言,1月正值年货旺季和春节,为了平衡运营、人力等成本,快递价格均会普遍上涨。年前,顺丰快递就发布通知称,春节假期期间,顺丰将对寄递服务加收每票0.1—1.2元/kg的资源调节费。
但从快递企业及从业者的体感来看,快递单价呈现“旺季不旺”的尴尬。
2025年1月,顺丰的单票收入为15.61元,圆通为2.35元,韵达为2.02元,申通为2.06元。四家A股快递公司的单票收入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韵达单票收入同比下降幅度最大,达11.01%;剩余三家跌幅在3%-8%之间。
环比来看,虽单票收入普遍较2024年12月有所回升,但幅度并不大,申通、圆通仅分别环比上涨了0.04元、0.06元;韵达股份单票收入甚至出现环比减少。有留守春节值班的快递员则告诉时代财经,春节期间的揽收价格没有明显变化。
“今年春节对价格带动极为有限。”快递行业专家、双壹咨询创始人龚福照告诉时代财经,1月份仅有部分产粮区短暂微涨,后续价格快速回落至12月份水平,价格上涨的支撑性较差。
龚福照进一步称,部分品牌有试探降价动作,如在产粮区(即快递业务量较大的地区)的揭阳,中通便下调价格,并引起其他品牌跟进。
2月24日,广州一大型网点加盟商告诉时代财经,年后由于春节放假的电商商家积压部分订单,因此在刚复工的时候快递业务量较大,但自2月20日件量已经陆续下滑,价格随之下调。
“降价抢市场的现象明显多了。”该加盟商称,在去年,就有别家快递网点为了抢客户,提出每票降价5毛来“撬走”他们网点的客户。“今年竞争会更加激烈。”该加盟商感慨。
同时,快递企业还忙着应对年后一线员工返岗的难题。
一名绍兴网点快递员告诉时代财经,年后其所在网点有2名快递员辞职、没有返工,目前整个网点用工缺口大,因此他需要兼顾其他快递员原本负责的的派发区域。
2月开工后,快递企业们也对外开启招聘。近期,京东物流宣布启动“开年招聘计划”,2025年上半年将招聘3万人,涵盖近百种岗位类型,其中就包括一线管理者、储备管理人才、快递员等等岗位人员。2月4日,中通快递也启动了新春返工招聘季,招聘操作员、驾驶员等。
2025年,快递行业的排位赛、价格战还将持续。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
自2月份会议召开以来,在周三会议纪要发布前投资者已经调 ➡高reu6h.cσm彩库宝APP利率预期 ♑,最新预测利率峰值将为5.33%。
中长期角度,首先,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来看,产业转型升级 ♉的需求较为迫切,通过降低地产投资回报率以引导资金转向实体经济 ✊成为必然,新兴产业或替代地产成为经济新引擎。其次,从我国人口 ⛳来看,出生率连年下降且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 ✍,未来购房需求也将下 ⏬滑。最后,我国居民杠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同时,在目前的经济形 ♎势压力及经济增速换挡的背景下,居民收入预期将有所调低,购房的 ♉长reu6h.cσm彩库宝APP期流动性收紧。综上 ♏,中长期楼市将回归供需本源,行业进入L型 ♏发展阶段。
本报记者 林青霞 【编辑:白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