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世界意义
绿色“一带一路”是指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遵循绿色、环保、低碳发展理念,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开展传统经济系统的绿色化改造、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二是和“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共同发展绿色产业和项目,如环保产业、可再生能源项目等。绿色“一带一路”是“中国方案、全球治理”的重要实践,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推动力。
首先,绿色“一带一路”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推动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的应有之义,当前世界面临着贫困和环境恶化两大问题,发展中国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任务艰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大多处于摆脱贫困的工业化关键进程中,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难以支持其走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因此实现生态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绿色“一带一路”着眼于未来,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各国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实施绿色贸易、绿色项目投融资和绿色技术合作,在提高发展中国家发展动能的同时,提升其资源利用率和环境承载力,解决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并蓄”的新型工业化,推动全球发展倡议的有效落地。
其次,绿色“一带一路”是落实全球文明倡议的推动力。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球文明倡议的必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了长足进步。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方位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推动全球生态文明体现了中国发展的世界情怀和大国担当。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将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一带一路”建设的全过程和各个具体项目中,推动国际绿色生态合作,将绿色发展文化、绿色制度体系、绿色推进实践融入广大的“一带一路”朋友圈,促进绿色文化和绿色理念在各国生根发芽,通过促进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平衡互促发展,推动全球共同走上生态文明之路。
再次,绿色“一带一路”是落实全球安全倡议的推动力。土地沙漠化、资源匮乏、空气污染、气温上升、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环境安全问题,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重点议题。绿色“一带一路”通过倡导合作应对生态恶化问题,成为维护全球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在环境安全方面,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全球环境治理中的不公:由于发达国家长期主导全球治理,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进行资源能源掠夺,另一方面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污染和高碳排放产业转移,目前又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和绿色贸易投资壁垒来收割发展中国家利益,对自身在全球生态恶化上的历史责任和转移责任却不担当不作为,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更大受害者。绿色“一带一路”建设则通过实际行动与“一带一路”国家共同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有利于团结广大发展中国家形成可持续发展合力,维护自身环境安全,增强国际话语权,共同应对一些发达国家以气候变化和生态环保为借口的贸易投资保护主义,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保障,对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具有重要意义。
2、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一直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与共建国家打造绿色合作网络、共创绿色合作模式、携手打造高质量的“绿色丝绸之路”。2017年4月,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绿色“一带一路”的总体要求,成为绿色“一带一路”纲领性文件。在2017年和2019年举办的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绿色“一带一路”被高度重视,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与“成果清单”中,关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等绿色发展的内容颇多,推进绿色“一带一路”成为国际共识。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提出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的15项具体任务,明确了2030年基本形成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格局,共建绿色“一带一路”路径和抓手更为清晰。
从实践上来看,中国启动建设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推动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和“一带一路”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计划。发起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目前已有42家中外机构加盟。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订建设绿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与共建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50多份生态环境保护合作文件,与28个共建国家发起“一带一路”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倡议。中国企业在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传统能源及产业生态改造等领域与“一带一路”国家展开密切合作,持续开展低污染、低能耗的高技术示范项目,在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绿色低碳原则,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取得扎实成效,深受当地欢迎。如国家能源集团在南非开发的德阿风电场是中国在非洲首个投建营一体化的风电项目,也是南非最大风电项目,在满足当地3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的同时,每年可减少碳排放近62万吨;在印尼雅万高铁等“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中,中国企业注重采用高效节能、绿色环保设备,修建动物保护通道、援建污水处理设施等,履行绿色可持续发展责任。在绿色投融资领域,中国倡导成立的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大力推进绿色信贷,中资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海外绿色债券,与国际金融机构联合推出绿色金融产品等手段,为“一带一路”清洁能源、清洁交通、资源节约与循环利用、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等相关绿色低碳项目的开展,提供长期低成本资金。通过积极推进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中国以切实行动引领了“一带一路”乃至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方向,有力驳斥了某些西方媒体和政客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抹黑论调。
3、绿色“一带一路”《八方线上平台》建设任重道远
应该看到,由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各国生态条件复杂多样,部分国家绿色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绿色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绿色投资与金融体系发展滞后,推动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因此,未来应以落深落实《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为抓手,高质量持续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一是同国际组织及共建国家展开密切合作,借助多双边国际合作机制构建绿色合作网络,根据“一带一路”各国生态环境状况与发展需求确定推进重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绿色项目建设。二是构建绿色“一带一路”企业发展合作机制,强化基础设施项目绿色低碳化建设和绿色运营管理,拓展绿色投资和贸易,推动绿色技术合作开发和应用。三是充分发挥绿色金融赋能作用,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根据项目特征和不同绿色发展需求,量身定做“一带一路”绿色投融资方案与项目管理评价机制,优化绿色投资结构。四是加强与共建国家政策沟通,增进共识,强化协作和约束机制,建立绿色“一带一路”国际化标准和规制体系,为巩固“一带一路”绿色命运共同体提供保障。五是着力传播绿色“一带一路”发展观,通过建好典型标志性项目印证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工业化的兼容性,多渠道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和中国发展经验,推动绿色发展的民间交流、文化传播、教育合作机制,实现绿色民心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