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因素共振之下,科创板正在迎来控制权转让的小高峰。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排除掉继承、一致行动协议解除等非交易性原因,2025年开年以来,科创板已有5家上市公司披露控制权转让的最新进展或意向。
梳理既有案例,交易呈现出多个共通之处:作为标的的上市公司,在产业内拥有一席之地,甚至是细分领域的龙头;买方清一色为实力选手,包括产业龙头、国资;至于交易目的,买方多希望以上市公司为平台,拓展已有业务板块、推进产业整合,高质量发展的信号颇为鲜明。
有投行人士分析称,部分科创板公司本身技术扎实、治理规范,但由于掌舵人“青黄不接”、原有业务遇到天花板等原因,内生性增长面临困难。“各花入各眼”,从买方视角来看,此类公司不失为不错的标的,且相较其他板块更具估值扩张潜力。在他看来,以上市公司作为收购标的乃至吸并对象的交易,未来或更常见。
谁买?产业资本、国资竞相出手
永卓控股此前在A股鲜有踪迹,但其“家底”不容小觑。该公司是一家多元化投资控股企业,业务布局涵盖钢铁制造、新能源、赋能制造、环保、建筑及金融贸易等六个产业板块,员工1万余人,年营业收入超1200亿元。
谁卖?不乏细分龙头亮《澳洲幸运10路珠是什么意思》相买卖席位
在成熟市场,上市公司的收并购极为常见。相较而言,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胡旭波认为,在国内市场很多企业家倾向于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方面,标的公司的团队在心理上还不太能接受被并购;另一方面,能拿出大量资金做并购的公司也比较少。但科创板首单现金“A收A”实现控制权转让——迈瑞医疗宣布收购惠泰医疗,给了他不少触动,他说:“如果企业家、实控人、创始人看的是全局,看的是怎么样把产业做大,而不是仅站在个人对公司的管理权上,以后并购发生的概率会大很多。”
复盘最新一批愿意“放手”、亮相买卖席位的上市公司,其业绩上或短期承压,但基本面依旧稳固。
例如富淼科技,该公司于2021年上市,但业绩走势不够理想。近期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富淼科技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380万元至570万元,成为其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
但在膜材料领域,富淼科技积淀颇为深厚。公司专注于亲水性功能高分子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开发,已经构建了从关键原料—功能性单体—亲水性功能高分子—应用型产品—应用技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公司还自主研发出多种膜材料、膜元件、膜组件与膜设备,产品涵盖基于PVDF材质的中空纤维超滤膜(UF)和MBR膜,以及基于聚酰胺材质的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
国盾量子、孚能科技的业绩走势也不如意,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前者是“量子科技第一股”,是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后者以软包电池技术路线见长,且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实现量产出货。
缘何?共谋高质量发展
部分上市公司已与“新主”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拟整合双方资源,提高发展质量。
富淼科技2月7日公告称,公司与永卓控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公司现有的水溶性高分子、功能性单体、膜分离产品等领域,围绕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开展积极探索和合作,具体包括:开拓上市公司工业水处理等产品在钢铁等行业的应用和推广;双方同类原材料进行协同采购,协助上市公司降本增效等。
再看“并购六条”后首单科创板公司被收购案——中国生物制药与浩欧博的交易。浩欧博表示,本次交易是为了优化公司股东结构,引入在企业管理、营销渠道、药品临床研究及注册、药品市场推广经验和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实控人。
回过头看,已有科创板公司在“易主”后交出了较为亮眼的答卷。惠泰医疗发布了被迈瑞医疗收购之后的第二份业绩报告,公司业绩增长态势明显。报告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5亿元,同比增长25.63%;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增长30.97%。
“迈瑞医疗和惠泰医疗双方在理念上非常一致,对于未来的合作和发展规划也有共同目标。目前看,这起并购的效果非常不错。”胡旭波说。
前述投行人士分析称,通过战略性收购上市公司,买方不仅能够引入优质资产,还能借助上市公司的资源网络,提升发展效率、质量。并且上市公司通常具备更高的市场估值,收购后可以实现价值的快速提升。“从市场逻辑而言,外界未来也会更加认可此类交易,尤其是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原标题:“辞旧迎新”以求梅开二度 科创板现“易主”小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