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三亚10月9日电 题: 海南博后村:传统黎村蝶变网红“民宿村” 旅游兴旺展现新气象
作者 张月和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长假,海南省三亚市博后村村民谢秋珍连日忙碌,她在村里的民宿从事客房服务工作,“每到旅游旺季,游客多了,村里就热闹起来了。”
“想让孩子走进乡村亲近自然,民宿是更合适的选择。”来自湖北的游客肖先生是博后村民宿的回头客,假日期间带着孩子在一家民宿的泳池内嬉水,他受访时说,博后村的民宿风格各异,与民宿老板或员工聊天时还能了解在三亚的不同玩法,服务很贴心。
“这个假期,博后村62家特色民宿平均入住率达到80%以上,客人大多会停留两三天,白天在民宿里游泳拍照,或者去村子周围的景区游玩,晚上在村里的夜市享受美食。”博后村一家名为“海纳捷”的民宿老板谭中仙说。
博后村位于三亚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的西侧,是一个3800多人的黎族聚居村庄。近年来,博后村大力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成为网红“民宿村”。村内整洁宽敞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或清新简约,或复古幽静的民宿吸引游客慕名《澳洲幸运人工计划》而来。
博后村的发展经历了破茧成蝶的过程。村里的耕地大多是盐碱地,传统种植收入微薄,村民大多靠养猪或外出打工维生,收入并不算高,养猪产生的养殖废水还一度破坏了村里的环境。
十多年前,村里将土地租给企业,改良土地种植玫瑰,逐步发展为受游客青睐的以玫瑰为特色的景区。同时,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村子周边其他景区的旅游业也越来越红火。
“有一年回博后村老家过春节,发现前往亚龙湾旅游的车辆堵车都堵到了家门口。”谭中仙从火热的旅游消费中看到商机,2016年从广东辞职回乡,开办了一家摩洛哥风情的民宿“海纳捷”,由此拉开博后村特色民宿产业发展的序幕。
民宿产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不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成了“拦路虎”。“有的客人一看到村里脏乱差的环境就想退订房间,留住的客人遇到空调半夜断电等意外情况也很不满。”谭中仙说。
2017年,当地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让博后村水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得以完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旅游配套设施逐渐兴建,为民宿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些游客来体验过我们的民宿,感受很不错,就留下来改造民居,成为民宿老板。”谭中仙说,村里80%的民宿是由外地投资者租赁村民的闲置房屋改造而来,租期最长二十年,“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博后村的人均收入从十年前的几千元(人民币,下同)提升到了现在近3万元。”
“家里的房子租出去做民宿,游客留在了村里,椰子在家门口就能卖出去了。”村民蓝海亮受访时笑说,自己还在村里的夜市开了一家粉汤店,整体收入比以前高,孩子上学、老人看病更有保障了。
笔者多次到访博后村,村委会主任苏少洪每次介绍时都说,希望村民们努力学习民宿经营。因为租期过后,这些民宿会全部留给村民,村民们要学会当民宿老板,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除了民宿产业,博后村还将围绕丰富游客体验做更多产业文章。更重要的是,还要教育好下一代,知识改变命运。
博后村的产业进阶之路在持续。“有游客曾说,准备了5万元的旅游资金,离开时还剩3万元,这反映出博后村的消费场景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身为三亚市吉阳区民宿协会秘书长的谭中仙说,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规划中,三亚要打造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博后村将利用好政策优势,依托民宿产业向综合型旅游度假村转变,引入更多休闲业态,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