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二〇二五年,中国经济这么干④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
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这个春节,入境游成一大亮点。
除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外,更多宝藏小城、小众乡村迎来世界各地的游客。无论是在湖南张家界感受天门山风光,还是在浙江缙云仁岸村看一场传统木偶戏,外国游客的中国行半径不断拓展延伸。线上平台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入境游门票订单同比增长180%,入境游酒店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
入境游火爆的背后,是中国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的务实作为。目前,我国已与26个国家实现普通护照全面互免签证,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
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都是中国积极主动对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方式,在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释放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有助于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联系,推动全球共同开放和发展繁荣。
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1月1日,中国—马尔代夫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最终双方实现零关税的产品税目数和进口额占比都超过95%。
“协定生效后,洗衣机在马尔代夫的进口关税税率由20%直接降为零。”海信国际营销股份有限公司相《61888co彩民之家》关负责人吴桐介绍,预计2025年,公司对马出口家电将享受关税减让近42万元,对于稳订单、拓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我们的自贸协定谈判议程很丰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李詠箑介绍,将与更多有意愿的国家和地区商签自贸协定,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高质量实施已生效的自贸协定,更好惠及我国和自贸伙伴的企业和人民。
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制度型开放新高地,是新形势下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
允许外资金融机构开展与中资金融机构同类新金融服务、120天内就金融机构开展相关服务的申请作出决定、支持依法跨境购买一定种类的境外金融服务……1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领域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意见》,提出6方面20条政策措施,进一步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金融领域的制度型开放。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推动意见各项举措落实落地,认真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在金融领域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工作,持续推动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眼下,“世界超市”义乌很忙。
2月6日,一场特别的会议在浙江义乌召开。主要聚焦两件事,深化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和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
2024年1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浙江省义乌市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总体方案》。此后,义乌加快探索新形势下外贸发展新路径。
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街之隔,全球数贸中心正在加快建设,预计将于今年10月开门迎客。“全球数贸中心的建设初衷,就是为了更加符合数字贸易时代经营主体的需求。”义乌小商品城集团董事长王栋说,下一步,将一体推进“人、货、场、链”的数字化提升,全方位推动义乌市场提能升级。
2025年,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外部环境的冲击,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将会给全球贸易投资合作前景蒙上阴影。“但也要看到,2025年外贸发展仍然有很多有利条件。”商务部对外贸易司负责人孟岳表示,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个关键词,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积极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培育外贸增长新动能。
在2月5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将跨境电商作为稳外贸的关键抓手。
“当纽约的工程师用着深圳的无人机,当巴黎的少女穿着广州的汉服,当非洲的家庭玩着潮汕的公仔,这不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科技共享与文化交流!”深圳市副市长罗晃浩说,目前深圳集聚了12万跨境电商卖家、吸引了全球前二十大跨境电商平台中的4/5在此布局,已成为全球跨境电商首选地。
在珠海,拱北海关联合工商银行首创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关银贸易数字化创新实验室,落地“工盾E关通”“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担保电子化”“关银港澳供e贷”等业内首发场景,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相关场景已推广到国内25个省份85个地区。
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增长10.8%,在“卖全球”“买全球”方面潜力与优势持续释放,为我国稳外贸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综合研究室主任赵福军认为,展望2025年,在发展数字贸易上,要以各地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夯实跨境电商、数字贸易发展的基础,支持各地发展各具特色的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数字贸易。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拓展外贸朋友圈。
“目前公司的海外市场覆盖东南亚、欧洲、中东、北美等的4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很多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浙江永昌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帆说,希望能将产品销往更多共建国家市场,成为公司外贸业务新的增长点。
2024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占我国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超过了50%,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了10万列。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市场已成为中国外贸质升量稳的“压舱石”之一。
“预计2025年中国将在积极拓展新兴市场上取得新成效,尤其是提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水平,将对中国外贸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构成有力支撑。”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日益完善,中国外贸发展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营造良好环境,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新年新气象,外资加码中国消息频传——
1月6日,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宣布与小鹏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打造超快充电网络;1月15日,意大利百旺集团亚洲区总部暨新工厂开业仪式在苏州高新区举行,将提供高分子聚合物和工业制冷领域的先进解决方案;1月23日,法国液化空气集团携手国内企业共建的生物质制沼气绿色甲醇项目在江苏盐城签约,建成后计划每年消纳畜禽粪污约400万吨,年产绿色沼气1.8亿立方米……
2025年,全球引资竞争愈发激烈,做好稳外资工作更要稳住存量、扩大增量,让外资在华经营安心、放心、有信心。
负面清单做“减法”,不断降低外资企业市场准入门槛。
规划床位500张、净化手术室12间,引进新加坡“共享医疗”管理模式,去年底设立的天津鹏瑞利医院已准备就绪。
2024年12月16日,天津市颁发了第一张“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来自新加坡的鹏瑞利集团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外资企业——投资设立的鹏瑞利综合医院成为我国首家外商独资三级综合医院。
“医院为有一站式医疗需求的居民服务,并服务于海外医疗旅游客群。”鹏瑞利集团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潘锡源说,“我们对中国医疗健康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
允许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推动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在境内外举办28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2024年,我国不断放宽市场准入,让更多外资进得来。2024年,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080家,同比增长9.9%。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表示,2025年,商务部将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推动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还将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提升引资政策吸引力。
营商环境做“加法”,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2月5日,上海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会上重点发布了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这是上海连续8年在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大会。
外资企业安波福对营商环境政策连续性格外看重。安波福亚太区总裁杨晓明表示,国际企业在各地的经营投资面临不同地方政府的法规,上海对企业在税收激励、审批手续简化以及对企业的监管等方面都具有连续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晓红说,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确保各类经营主体平等使用各类生产要素和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落实好外资企业在政府采购、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国民待遇,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