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恒表示,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不断健全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供给,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他指出,下一步,农业银行将与各方通力合作,以高质量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以下为演讲实录:
大家下午好!中国企业改革发展峰会是国内企业改革发展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年度盛会。非常荣幸受邀参加此次会议,也非常高兴与各位共话企业改革发展。
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工作实践,就农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分享一些经验和体会。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以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科技等为代表的高技术领域,正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起着引领作用。企业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始终处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核心位置。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要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农业银行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是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我们始终胸怀“国之大者”,紧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聚焦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不断健全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强化科技金融供给,满足处于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科技型企业的金融需求,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一是推动科技金融“量”的增长。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倾力浇灌。我们坚持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单列信贷规模,优化行业支持政策,创新“线上+线下”的融资模式,打造“新兴产业赋能贷”“火炬创新积分贷”“科技e贷”等特色产品,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58万亿元,同比增长22.4%,占全行贷款余额超10%;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1.64万亿元,年增量超2000亿元,增速14.4%。
二是加快科技金融“质”的提升。高质量的科技金融供给需要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我们聚焦科技型企业“识别难、准入难”等共性问题,持续完善客户评价、授信测算模型方法,提升科技型企业服务精准度。加大资金定价、经济资本计量等专项政策支持,强化考核激励,做实尽职免责机制。锚定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健全“科技金融服务中心—科技金融事业部或专职团队—科技专营支行”服务网络。截至去年末,农业银行已设立19个科技金融服务中心,257家科技金融专业支行。
三是促进科技金融“面”的扩大。科技金融最终要落脚到服务科技型企业主体上。我们大力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积极与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合作。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专项营销活动,提升合作覆盖率和信贷渗透率。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金融支持力度,夯实科技金融客户基础。发挥横跨城乡的人员网络优势,提升种业振兴、农机装备等领域企业服务质效,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2024年,农业银行新增科技型企业信贷客户数超过1万户。
五是构建科技金融“圈”的生态。科技金融服务效能的提升需要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合作。我们强化与各级科技主管部门、金融监管机构、产行业协会、大院大所等深度合作,构建政、产、学、研、金合作生态。深化与引导基金、股权投资等机构合作,积极落实AIC股权投资扩大试点。我们已经在同业率先与全部18个试点城市签约框架协议,2024年先后设立苏州、杭州、广州基金。其中,杭州基金已储备科创项目超30个,并完成AIC扩大试点以来当地首单和同业首单科创项目。不断完善投贷联动机制,创新“科创贷+认股权+外部直投+上市培育”新打法,加快探索以投引贷、以贷促投等新模式。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已为3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认股安排顾问服务。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
“积力所举,则无不胜;众智所为,则无不成”。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良性循环,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下一步,农业银行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并与各方通力合作,以高质量金融服务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金融力量。
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购彩大厅登录平台》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王翔
购置补贴活动购彩大厅登录平台
首先 ♓,购彩大厅登录平台为什么我们在11月13 ♈日讲,这一轮港股弹性明显比A股更大?
本报记者 小龙女 【编辑:张继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