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经济观察团
2025年开年仅40天,持牌消《澳门老蒲京老版本》金公司就迎来了一轮高管更迭潮。
据新经济观察团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有建信消金、平安消金、海尔消金、金美信消金、北银消金、招联金融等6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发生高管变动,涉及董事长、董事、副总经理、风控总监等关键职务,其中建信消金则在开业后首次实现董事长的新旧更替。而这背后,既有公司战略调整的正常需求,也有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所迫。
01
建信消金新旧接棒年内已公布19个招标信息
2025最近的一次消金高管变动,出现在建信消金。
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北京监管局2月7日发布的消息,李建峰在建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监管要求,公司应要求上述核准任职资格人员严格遵守金融监管总局有关监管规定,自本行政许可决定作出之日起3个月内到任,并按要求及时报告到任情况。
而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建信消金已经完成工商变更,原董事长童学锋已经在2025年1月30日卸任,李建峰顺利接棒。
这意味着,建信消金开业来首次换帅已经顺利完成。
建信消金成立于2023年6月,注册资本72亿元,是我国第31家持牌消金公司。开业之初,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核准了建信消金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其中,童学锋出任董事长,李建峰出任董事和总裁。
从业务方面看,开业仅一年半的建信消金发展稳中有进。目前公司共有三款消费贷产品,分别是建信福贷、建信数币贷和建信福分期,对应现金贷、数币贷和场景分期业务,依托母行多个渠道开展自营业务。
业务发展推动了建信消金招投标需求上升。新经济观察团发现,2025年开年至今,建信消金已经公布了19个招标、中标公告,采购内容涵盖常年法律顾问、信息系统运维、广告宣传所需字体版权、短信服务、失联修复、诉前调解、精细化运营、广告投放、黑名单外部数据、信用评分外部数据、多头借贷外部数据、欺诈评分外部数据等等,几乎覆盖了营销获客、风险控制、贷后管理等贷款业务的核心流程,建信消金奋起直追的决心可见一斑。
业绩数据也显示,建信消金进步迅速。2024年上半年,开业一年的建信消金净利润达到0.63亿元,同比增长3050 %。
02
年内6家持牌机构换帅 行业竞争格局生变
除了建信消金。2025年开年以来还有5家消金机构更换了高管。
其中,2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官网显示,毛进亮在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任职资格获得批复。
根据公开资料,毛进亮于1993年4月加入平安,此后在平安集团内担任过各种与信息管理有关的职位。其在1988年7月获得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的工程学学士学位,1991年6月获得了同校的工程学硕士学位。2017年11月起担任陆金所控股首席技术官,2018年9月起,担任陆金所控股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
2020年开业至今,平安消金在快速转型和业务调整中实现了业绩增长迅速:成立的第一年(2021年)净亏损3.37亿元,2022年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87亿元;2023年净利润为4.9亿元,同比增长162.03%。
而在1月份,持牌消金公司的高管换血更加频繁。
其中,1月24日,陈伟在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任职资格获得批复;1月17日,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曾至民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同日,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李岩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1月3日,蔡学聪担任招联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风险官的任职资格获得批复。
业内人士表示,消费金融公司高管的变动,与公司的变化及行业竞争有关。
其一,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通过更换高管来引入新思路,提升竞争力。其二,监管趋严,随着监管力度加大,公司需要具备更强合规经验的高管来应对政策变化。其三,战略调整,公司战略转型时,为了适应新的业务方向高管变动。其四,业绩压力,业绩不佳时,通过更换高管来改善经营状况。
如其所言,这些“换帅”的消费金融公司,都面临行业增速放缓、竞争压力加剧、监管趋严带来的业绩增长压力,如何破局成为新一年的考量。
但行业分化更加显著,在持牌机构整体增速放缓下,头部机构增速下降,中部机构奋起直追,尾部机构持续挣扎。
头部机构方面,2024年半年报显示,各家几乎均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和规模缩减。其中,更换首席风控管的行业“一哥”——招联消费金融,去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6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93.66亿元下降1.05%;实现净利润17.24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8.62亿元下降7.41%。而2019-2021年,其净利润增速曾分别达到17.00%、13.78%和83.63%。可见其面临挑战不小。
中部机构凭借更灵活的策略逐步实现“弯道超车“。例如,更换副总经理的海尔消金,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5.85亿元,同比增长54.79%;实现净利润1.77亿元,同比增长12.74%。而在去年10月,海尔消金增资至20.9亿元,为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尾部机构则面临更严峻的形式和压力。1月份更换高管的金美信消金和北银消金,可谓一对难兄难弟,均在业内处于尾部,业绩承压。
金美信消金方面,2023年,其营业收入4.13亿元,同比下降0.39%;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9%,营收净利润双降。
更致命的是,在行业竞争加剧之下,北银消金和金美信消金的注册资本均不足10亿元。其中北银消金为8.5亿元,金美信则为5亿元。但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的《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据此,两家仍需提高注册资本金。
面对内部外部的种种问题,消金公司或许试图通过更换高管来“改头换面”,但具体的效果还得时间检验。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对新经济观察团表示,近几年,持牌消费金融董监高频繁变动,是各家机构顺应变革、锐意进取的一个缩影,变动后效果如何有待观察。
她表示,高管变动对机构而言,能够引入新鲜血液,激发组织活力,体现出数字经济时代消费金融机构顺势而为加强数字化转型及业务扩张的动作,但过度频繁的变动可能会影响公司战略布局的连贯性,降低决策的执行力度,此外还会增加磨合成本。
她认为,2025年,持牌消费金融将继续处于纵深发展阶段,行业分化趋势有望进一步加大。部分在2024年高增的腰部消金将进入到精耕细作的慢增长阶段,而一些在2024年处于盘整期的持牌消金或在恢复精力后继续放量,总体看行业将呈现出向好发展态势。预计围绕消金生态圈的营销运营相关文件、助贷相关管理规范等有望在2025年继续完善,而持牌消金也应当围绕“以旧换新”“绿色消费”“首发经济”等政策倡导方向,将自身资源禀赋与促进消费水平提升进行充分结合,为推动消费高质量增长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王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