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2016年上市的公司预计去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5.15亿元至6.65亿元,上年同期则是盈利25.27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4.9亿元至6.3亿元,上年同期盈利24.6亿元。由于公司去年前三季度盈利4.43亿元,由此估算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9.58亿元至11.08亿元,这也是恩捷股份上市以来首次季度亏损。
昔日新能源明星股恩捷股份怎么了?
恩捷股份主营业务为膜类产品(锂电池隔离膜、BOPP 膜)、包装印刷品(烟标和无菌包装)和包装制品(特种纸、全息防伪电化铝及其他产品)。公司生产的湿法锂离子电池隔膜主要运用于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制造、3C类产品及储能领域;BOPP膜主要应用于印刷、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无菌包装主要用于牛奶盒、饮料盒等;特种纸产品中镭射转移防伪纸主要用于烟标、化妆品盒、牙膏盒、药品盒等,直镀纸主要用作烟标内衬纸、巧克力等食品包装纸,涂布纸主要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和食品行业。
恩捷股份在隔膜领域可以说是无敌。据日本矢野研究、鑫椤资讯、真锂研究等机构数据综合测算,2023年恩捷股份在中国湿法隔膜市场占有率达51%。根据 EVTank《中国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 年)》的统计,截至2023年末,恩捷股份市场份额已连续六年处于市场首位。
对于化工行业来说,高利润必然带来行业加速扩产,由此也避不开产能过剩的“冰山”。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带动了上游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的快速发展,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较高的毛利率水平吸引了许多国内企业进入,大量资金投入导致产能迅速增加,当前国内锂离子电池隔膜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价格向下是必然趋势,这已经影响了恩捷股份的盈利能力。
对此,恩捷股份也承认,“2024年上半年锂电池隔离膜行业整体供需格局略显宽松,叠加下游降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导致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价格下行。”
也正因此,隔膜行业进入产能过剩周期。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锂电池隔膜出货量突破210亿平方米,中国占比突破83%,为176.9亿平方米。但2024年初,SMM称中国锂电隔膜年产能282亿平方米,产能利用率在50%左右。从2023年8月起,随着新增产能释放需求走弱,开工率一路下行至2024年2月的42%。
产能过剩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开始新一轮淘汰赛。ICC鑫椤资讯数据显示,2024上半年中国隔膜产量虽达92.4亿平米,同比增长20%,但恩捷股份等头部企业的扩产产能集中释放,加之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供需错配,导致隔膜价格自2023年以来持续下滑。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更是预计,2025年一季度将是行业价格低点。
恩捷股份也直言,本次亏损由于所处的锂电池隔离膜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叠加下游降本压力,锂电池隔离膜产品价格及毛利下降。同时,公司拟对存货等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对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本次巨亏前,恩捷股份已经受到行业下滑影响。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74.65亿元,同比下滑18%;归属净利润4.43亿元,同比下滑79%。第三季度单季度公司净利润仅为1.52亿元,同比下滑80%,连续八个季度下滑。营收方《168开彩网幸运5开奖记录》面,第三季度为27亿元,同比下滑24%,近七个季度中有六个季度同比下滑,且24%的下滑幅度创出本轮下滑之最。
毛利率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恩捷股份毛利率为20.96%,创出十年来新低,相较2023年的40.34%下滑超二十个百分点。
2016年9月14日上市的恩捷股份,李晓明家族直接持股20.58%、合益投资持股27.58%、合力投资持股3.73%,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约51.90%。其后,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进行了减持股份的操作,叠加恩捷股份定向增发、可转债转股等事项,截至2021年3月31日,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权益变动比例达到5.01%。按照相关规定,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需要及时履行报告、公告义务,并停止买卖上市公司股票的行为,但他们并未执行相关规定,而选择了继续减持。
2021年3月31日至2023年6月20日,伴随着恩捷股份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的继续减持股份,再叠加合力投资不再构成实控人的一致行动人等因素,公司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权益变动比例达到6.13%,但他们依然没有执行相关规定。
为此,2024年7月,中国证监会云南监管局连发两份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围绕违规减持的行为,分别对云南恩捷股份、恩捷股份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采取责令改正并出具警示函的措施。
恩捷股份的违规减持,除了不看好公司未来之外,也和其实控人及其一致行动人资金链紧张、高比例质押有关。截至2024年12月24日,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晓明已质押6.41%股份,占其持股比例的48.5,而李晓华则质押4.14%股权,占其持股比例的58%,合益投资也质押8.31%股权,占其持股比例的68%,Jerry Yang Li更是质押其所有股份(1.52%)。
恩捷股份的重要股东们似乎早就预测到了公司的未来。
责任编辑:何松琳